范小青《过往今来说兴化》经典散文全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过往今来说兴化

记得是在2009年的秋冬之间,冬天还没有真正的来临,却已经提前来了一场瑞雪。踏着这2009年的第一场雪,我们来到了兴化。虽然这里已是天寒地冻,我们却感受到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感受到它的辽阔的气魄和神奇动人的气韵,感受到从它的地底下传递上来的温暖。

我们把逼人的寒气关在了窗外,相聚在温暖如春的会议室里,参加一个叫作“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的会议。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正在迅速发展的地区,它的方方面面,应该都是值得研讨和重视的。但是我们这些人,却是冲着兴化的文学来的,因为兴化的文学,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写作了。许许多多的人,兴化的人,走出兴化的,留在兴化的,出生于兴化的,在兴化生活过的,凡是和兴化有关的写作的人,这许多人的写作,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气候,酝酿成了一种现象。而且,还不仅形成了气候、成为了现象,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各方的评价;还不仅引起了关注和得到评价,大家更觉得应该坐下来了,应该安安静静地认认真真地来龙去脉地研究探讨这样的文学现象。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值得记录更值得记住的“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

研讨一个县的文学现象,这可能是鲜有少见的,但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兴化的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正如兴化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奇特的地方。

兴化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又是里下河地区的中心部位,使得兴化的中间地带的特色尤其鲜明和突出,既展示着苏北的豪放和大气,又渗透出苏南的精致和悠扬。在今天的兴化,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个文脉深厚的故里,先贤们高山仰止的光芒,他们的人性的光辉,他们的生命的光彩,始终照耀着,始终传播着,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他们曾经辉煌的道德文章,始终在兴化这片土地上流动飘逸,发扬光大,影响和感染了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兴化人。今天的兴化写作者,是文化传承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曾经或者正在兴化这个地方生活,他们被这芬芳浓郁的土地滋养,被这清澈纯粹的流水哺育。然后,他们又用自己的文字,将这种滋养和哺育,反馈出去,传递给了更多更多的人。

这个地方魅力四射,早已经超越了本地区,投影到整个的里下河地区甚至更广远更辽阔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里下河是一个很和暖的名词,就像是自己的家乡,就像是自己生长的地方。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朋友中,有许多人都曾经和里下河有着多多少少、远远近近、深深浅浅、长长短短的联系。他们对于家乡的挚爱和眷恋,他们回报以家乡的深情和硕果,以至于使得我们另一些其实与里下河沾不上边的人,也感觉自己和里下河有了亲,有了缘,有了许多的过往今来。

这块本来似乎与我们无关的土地,就这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头,久远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了。

想起了更早前的一个春天,我们来到兴化,去看千岛菜花,看那神奇而独有的垛田,感受那一种特殊的熏陶。正如兴化这个特殊的地方,它的口音是苏北的,它又有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般的诗意。眼前的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菜花,一垛又一垛的漂浮在水中的田,它既是水淋淋的,又是沉甸甸的;既空灵飘逸,又厚重沉稳。自然和历史,上天的造化和人的努力,真是将兴化这个地方,调适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位置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