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社稷坛抒情》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秦牧

【原文】:

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它和座落在南城的天坛遥遥相对。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祭天为了要求风调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祭天祭地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五谷丰登,可以“聚敛贡城阙”。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廊空旷的感觉。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遥想当年帝王们穿着衮服,戴着冕旒,在礼乐声中祭地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他们在庄严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天命”畏惧的眼色,你仿佛看到许多人慑服在大自然脚下的神情。

这社稷坛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儿神秘庄严的色彩了。它只有一个奇特的历史遗迹。节日里,欢乐的人群在上面舞狮,少年们在上面嬉戏追逐。平时则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那里低徊。对,这真是一个引发人们思古幽情的好所在!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让这种使人微醉的感情发酵的去处可真多呢!你可以到泰山去观日出;在八达岭长城顶看日落。可以在西湖荡画舫,到南京鸡鸣寺听钟声。可以在华北平原跑马,在戈壁滩上骑骆驼。可以访寻古代宫殿遗迹,听一听燕子的呢喃;或者到南方的神庙旁看浪涛拍岸……,这些节目你随便可以举出一百几十种来,但在这里千万不能遗漏掉这个社稷坛!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荒凉,就只有五色的泥土。然而这种对照却也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你在这个土坛上走着走着,仿佛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一个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正在用他的悲悯深沉的眼睛眺望大地,吟咏着这样的诗句:

朝东西眺望没有边际,

朝南北眺望没有头绪,

朝上下眺望没有依归,

我的驱驰不知何所底止!

…………

九州究竟安放在什么上面?

河床何以洼陷?

地面,从东至西究竟多少宽,从南至北多少长?

南面要比东西短些,短的程度究竟是怎样?

——屈原:《悲回风》和《天问》,

引自郭沫若译诗。

这不仅仅是屈原的声音,也是许许多多古代人了望原野时曾经涌起的感情。这种“大地茫茫”的心境,是和对于自然之谜的探索和对于人间疾苦的愤慨联结在一起的。

想一想这些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上面没有一株草,一只虫,也没有一层土壤。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强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公尺的华北黄土高原吧!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但这还不算,劳动者开辟这些土地,是和大自然进行过多么剧烈的斗争呀!这种斗争一代接一代继续着,我们仿佛又会见了古代的唱着《诗经》里怨愤之歌的农民,象敦煌壁画上面描绘的辛勤劳苦的农民,驾着那种和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制高轮牛车相似的车子,奔驰在原野上,辛苦开辟着田地。然而他们一代代穿着破絮似的衣服,吃着极端粗劣的食物。你仿佛看到他们在田野里仰天叹息,他们一家老小围着幽幽的灯光在饮泣。看到他们画红了眉毛,或者在头上包一块黄布揭竿起义,看到他们大批地陈尸在那吸尽了他们的汗水然后又吸尽了他们鲜血的土地。想一想在原始社会中他们怎样匍匐在鬼神脚下,在阶级社会中他们又怎样挣扎在重重枷锁之中。啊,这些给荒凉的大地铺上了锦绣花巾的人们,这些从狗尾草、蟋蟀草中给我们选出了稻麦来的人们,我们该多么感念他们!想象的羽翼可以把我们带到古代去,在一家家的门口清清楚楚看到他们在劳动、在饮食、在希望、在叹息,可惜隔着一道历史的门限,我们却不能和他们作半句的交谈!但怀古思今,想起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是几千年历史中第一次真正挣脱了枷锁,逐渐离开了鬼神天命的羁绊的农民,我们又仿佛走出了黑暗的历史的隧洞,突然见到耀眼的阳光了。

你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公元前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那时的思想家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参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谢,万物死生的现象,都使他们抱头苦思。他们还远不能给世界的现象写出一个较完整的答案。但是他们终究也看出一点道理来了,世间的万物万事,有因有果,有主有从,它们互相错综地关联着……。正是由于古代有这样的思想家在这样地思想过,才给后来的历史创造了这样一座五色的土坛。

“五行”的观念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地古老,东南西北是人们很早就知道的,人们总以为自己所处是大地的中间,于是在四方之外又加上了一个“中心”,东、南、西、北、中凑成了五方五土的观念,直到今天我们还看到好些人家的屋角有了“五方五土龙神”的牌位,烧陶方法和冶铜技术发明了,人们在熊熊火光旁边,看到火把泥土变成了陶器,把矿石烧成溶液,木头燃烧发出了火光,水又能够把火熄灭。这种现象使古代的思想家想到木火金水土(依照《左传》的排列次序)是万物的本源。于是木火金水土把五行的观念充实起来了。

烧制陶器这件事使人类向文明跨前一大步,在埃及,在希腊,都由此产生了神祗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在中国,却大大地发扬了“五行”的观念。根据木火金水土五种东西彼此的作用,又产生了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根据这几种东西的颜色:树木是苍翠的,火光是红艳艳的,金属是亮晶晶的,深深的水潭是黝黑的,中原的泥土是黄色的。于是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就被拿来配木火金水土,成为颜色上的五行了。

这个四方、五行的观念被古代思想家用来分析许许多多的事物,音乐上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隶青雀、黄龙、白虎、玄武(乌龟)四方,都是和这种观念紧密地联结起来的。

把世界万物的本源看做是木火金水土五种元素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这和古代印度哲学家把万物说成是由地火水风所构成,古代希腊哲学家说万物的本源是水或者火……,那思想的脉络是多么地近似啊!

尽管这种说法在几千年后的的今天看来是奇特甚至好笑的,然而那里面不也包含着光辉的真理吗:万物的本源都是物质,物质彼此起着错综的作用……。哦!我们遇见的对着泥土沉思的思想家,他们正是古代的略具雏形的唯物主义者!

没有这些古代思想家,我们就不会有这个五色的土坛。审视这五种颜色吧,端详这个根据“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建筑起来的四方坛吧!它和我们民族的古代文化发生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我们汉民族的摇蓝在黄河中上游,那里锦亘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因此,黄色被用来配“土”,用来配“中心”,成为我们民族传统中高贵的颜色。中心是不同于四方的,能够生长五谷的土地是不同于其它东西的,黄色是不同于其它颜色的。在这个土坛的中心,黄土被特别砌成了一个圆形,审视这个黄色的圆圈吧!它使我们想起奔腾澎湃的黄河,想起在地层下不断被挖掘出来的古代村落,也想起那古木参天的黄帝的陵墓。

我多么想去抱一抱那些古代的思想家,没有他们的艰苦探索,就没有今天人类的智慧。正象没有勇敢走下树来的猿人,就不会有人类一样。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象一只饮河的鼹鼠。在知识的大森林里面,都不过象一只栖于一枝的鹪鹩。这河是多少亿万滴水汇成的啊,这森林是多少亿万株草木构成的啊!

瞧着这个社稷坛,你会想起了中国的泥土,那黄河流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红壤,肥沃的黑土,洁白的白垩土……,你会想起文学里许许多关于泥土的故事:有人包起一包祖国的泥土藏在身旁到国外去;有人临死遗嘱必须用祖国的泥土撒到自己的胸上;有人远道异国归来俯身去吻吻自己国门的土地。这些动人的关于泥土的故事,使人对五色土发生了奇异的感情,仿佛它们是童话里的角色,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样。

瞧着这个紧紧拼合起来的五色土坛,一个人也会想起了国土的统一,在我们的土地上为了统一而发生的战争该有多少万次呀,然而严格说来,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没有高度统一过。四分五裂,豪强纷纷划地称王的时代不去说它了,可怜的共主象傀儡似地住在京都,整天送猪肉龟肉慰问跋扈的诸侯的时代不去说它了,就是号称强盛统一的时代,还不是有许多拥兵的藩镇,许多专权的贵戚,许多地方的豪霸,在他们的领地里当着小皇帝,使中央号令不行,使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国。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象今天这样高度统一过,等我们解放了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以后,这种统一的规模就更加空前了。古代思想家的预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由于不剥削人的劳动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竟使这一句话在两千多年后空前地应验了。

我在这个土坛上低徊漫步,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未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凭着思想和感情的羽翼,我们尽可去会一会古人,见一见来者。我仿佛曾经上溯历史的河流,看见了古代的诗人、农民、思想家、志士,看他们的举动,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又穿过历史的隧道,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啊,做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子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回事!做今天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多么值得快慰的一回事!回溯过去,瞻望未来,你会觉得激动,很想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想好好地学习和劳动,好好地安排在无穷的时间中一个人仅有一次,而我们又恰恰生逢其时的宝贵的生命。

我真爱北京这座发人深思的社稷坛!

一九五六年

【鉴赏】:

《社稷坛抒情》是秦牧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作者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融于对社稷坛的描写之中,抒发了作者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了作者为当代中国人的自豪感。

作者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通畅流利的语言,文思飘然远引,怀古思今,抒写情志。作者围绕社稷坛,展开丰富联想,并注入强烈的感情。从五色的泥土联想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之迷的探索和对人间疾苦的体察;想到劳动者为开辟土地而作过无数次剧烈的斗争;由五色土想到面对土地沉思的古代思想家和古代文化及人类文明;由土地联想到许多关于泥土的故事和祖国的统一。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这古老民族和她赖以生存的土地多少挚爱之情。作者思路开阔,跳跃性大,当他走到坛前,似乎看到了当年帝王衮服冕旒,在庄严中流露出对于“天命”的畏惧,忽然又转到眼前现实中,节日里欢乐的人们在坛上舞狮,在上面嬉戏追逐。两个场面,上下几千年,以作者的想象和形象的感触联连来,使我们好象穿越在历史隧道中,忽然又回到了现实。作者旁证博引,强化作品的思想感情,纵谈社稷坛,是为了引导人们珍视土地,热爱祖国,珍视今天的高度统一,思古激起爱今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华民族子孙、作为当代中国人的快慰与自豪之情。格调高昂,并激励人们奋起献身,为建设祖国好好地学习和劳动。

作者叙述故事,深入浅出,从平凡的事例中,发掘闪光的东西,抒发自己真挚、深厚的爱国之情,给人以启迪。读之,不仅可以从艺术上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和知识方面也收益非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