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北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班彪:北征赋

班彪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坂,人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愆。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邛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郲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霑衣。揽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诉?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是班固、班超、班昭之父。他的青少年时代适逢王莽代汉而立,挚虞《文章流别论》曰:“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作《北征赋》也。”此时班彪二十岁稍过,但由于饱经忧患,赋中颇有少年老成的心态。

赋之名曰“北征”,是因为此行在于“避难凉州”,其出发点是首都长安,目的地是安定,即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一带,当时隗囂割据陇西,班彪避关中之乱而有意投奔。《北征赋》记述北行旅途所见,并即景抒情,宣泄忧生忧世之情怀,表述慨古伤今之襟抱。

赋中首段即言北征的动因。在班彪出生之前的西汉末年,“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汉书·鲍宣传》)的农民,已纷纷发动起义。王莽的新朝托古改制,使政局愈形混乱,更激起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被杀,绿林军拥戴更始帝入长安,后来赤眉军又进攻长安,推翻了刘玄。正由于生当动乱年代,故赋中以“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开头,点明了世道颠覆,王道不通,身遭灾祸之苦。作者对所遭受的王道不行、国家倾危之苦难深感沉痛。由于战祸、兵火,使旧室成为丘墟,遂令作者产生了“奋袂以北征”,“超绝迹而远游”的念头。

第二段言北征之始及所感。朝离长安,夕宿京郊,瓠谷、玄宫都在长安西。在经过云阳县门时回首瞻望,所见到的通天台高高耸立着。在登陵越冈之后,终于歇息于右扶风栒(郇)县的邠(豳)乡,这里是周人先祖公刘率众从邰迁居所定之地,使周人的事业在此得以发展,作者在此“慕公刘之遗德”便是很自然的了。《行苇》是《诗·大雅》篇名,《诗序》谓其有歌颂周室“仁及草木”之意,《吴越春秋》有公刘“运车以避葭苇”故事,故一说为咏公刘,连上句所言的“公刘遗德”,更可见乱世中对太古平和的世风和“仁及草木”时代的向往。古今对照之中,以“百殃”比“优渥”,反差极其强烈,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为君不能修德以致败政,并非天命无常,这在阴阳灾异之说流行,谶纬迷信甚嚣尘上之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四段继写北征行程。“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赤须坂在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义渠是城名,亦在北地。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在昭王时,与义渠戎王乱,有二子,并于甘泉诈杀戎王,灭义渠而得其地。故赋中写至义渠这段史实。作者在心绪纷乱中继续前行,舒其志节以远去,目的地在泾渭之间的安定郡,长路漫漫,迂回曲折,在经过北地郡的泥阳县时,因看到祖庙破落而深感悲痛(班彪之祖班壹,在始皇末年避乱于楼烦,故泥阳有班氏庙)。到安定郡的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释马驻车,面对着夕阳晻晻、牛羊归来的景象,不由得想起《诗·王风·君子于役》旷怨叹时的诗意。这种在旅行中借诗言情的心理活动,在中国古代是极为普遍的,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特殊文化心态。

第五、六段继写长城之游以及引发的历史慨叹。到达安定之后,又沿着长城缓缓前行,对此漫漫长城,深感蒙恬以武力迫使人民修筑长城,有疲民筑怨之过。赵高进谗、胡亥篡逆的近忧未防,却远防蛮狄的外患,不以德安远,只顾边备之固,终落得身首相分,死不知悟的下场。蒙恬死前历数自己的功劳而不承认罪过,最后竟以筑长城“绝地脉”的妄说自罪,实在是可悲的。作者登上小城烽火亭遥望,以求片刻安逸,但终难摆脱忧思,因长城、烽火而伤念匈奴之乱华夏,并凭吊戍守朝那塞的尉邛,对他尽于职守,为匈奴所杀的悲壮历史,深为叹惋。作者由秦而汉,歌颂文帝的克让、安抚政策,由于推行德政,南越王自立为帝又终能去号称臣,又赐吴王刘濞几杖,准予年老不朝。文帝的加赐币帛以怀边远,王道荡荡,岂是当年秦朝缮藩御远之举所及?作者的崇尚是十分明确的。

第七、八段接写登高平之举,生发出深沉的人生慨叹。作者登上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远望,只见山高野旷,风驰水涌,云雾杳杳,积雪皑皑,景色十分壮美。但这里是千里无人之地,只有雁翔鸟鸣。不由得思乡伤怀,抚剑叹息,泪落湿衣,揽涕抽噎,哀人生之多故。感慨天下昏乱,不见太平,嗟叹失去正常的法度,以为这是时运所为,虽永怀忧怨而无可诉之。

卒章强作自慰。以儒家“君子固穷”、“乐以忘忧”,“依仁游艺”的思想为中心,辅以庄子的“形体保神,各有仪则”和《周易》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思想,抒写说只要安贫乐道,虽居弯貊之邦而无可忧惧。从长安行至此地的作者,也只能如此自释了!

《北征赋》虽详记行程,但由于作者是历史学家,怀古伤时是赋中主调,不同于一般写景的记游之作。过豳地而忆公刘,入义渠而言宣后,游长城而罪蒙恬、吊尉邛,并进而颂汉文、责秦皇,都可见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政治见解。

就记行言,赋中不乏写景抒情的佳句。如:“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都很有意境。尤其是高平登览一段,写山谷、原野、大风、谷水、云雾、积雪、雁翔、鸟鸣,远近相兼,描写细膩,真气流转,挟带情韵而行,远非大赋中那种奇字骈罗、控引天地的写法可比。由于作者生当前后汉之交,既得骚体赋之长于抒情,又得西汉赋之长于铺叙,实导东汉抒情赋风气之先。此赋虽不同于后世的山水游记,但毕竟与“吐无不畅,畅无或竭”的大赋不同。高平登临,睹物兴情,对后来王粲作《登楼赋》或有启发。并为后世着重写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学,及即景怀古之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