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芒
【作家简介】石川啄木于1886年生于日本北部岩手县一个农村寺院的住持之家。一年后由于生父改任邻涩民村宝德寺住持,即全家迁移至该村。啄木在这里度过幼年时代,于1899年13岁时离家入盛冈中学,开始爱好文学。经金田一京助介绍,同与谢野铁干主持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及同人刊物《明星》发生联系,后来在文学方面更加活跃。于是他终于在中学五年级时,立志以文学为专业,退学赴东京。然而,此行并无预定的栖身之处,未经四个月便以失败告终,而且得了病,不得不于翌年(1903年)二月返回故乡。病愈后开始发表作品。1903年6月在《明星》杂志上以《忧愁的旋律》为题发表诗作五篇,获得好评,便继续发表下去,终于引起瞩目。1904年秋,他再度进京,在朋友协助之下于翌年出版处女诗集《憧憬》,确立了明星派青年诗人的地位。1904年,啄木的父亲被免去住持的职务,扶养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落在他的肩上,从此他就开始在贫困中进行挣扎,直至逝世。为了生计,他曾一度担任故乡涩民村小学的临时教员,但又由于父亲复职问题引起村内的纷争,不到一年也被辞退。他只好远离故乡赴北海道寻找生活之路。在以后的大约一年之内,他辗转于函馆、小樽和钏路等城市,做过临时教员或新闻记者等。在钏路,尽管一度得到了生活的安定,但他却难以舍弃文学创作,又于1908年春季,将家属留在函馆,只身进京。从这时起,啄木逐步关心自然主义文学,曾想以小说家立身处世,但因作品未受到读者好评,遂又沉沦于贫穷潦倒之中。幸而,1909年3月由同乡的前辈人举荐,当了东京朝日新闻社的校对员,生活有些好转。然而,由于他负债累累无法筹还,家属又频频催促他把她们接来东京,在这种矛盾痛苦生活中写下了《拉丁字日记》,记载了这种生活的艰难和家庭的纠葛,充溢着低迷苦涩的情绪。另一方面,他又开始短歌的创作。石川啄木创作的短歌,虽然基本上遵循了和歌31音的格律,但在分节方面比较自由灵活,且常常有超过31音的多音之作,语言也兼用古语助词和助动词的同时,多用口语,其风格基本上可称之为今语古调,与我国唐代诗人刘禹锡仿效民谣的竹枝词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此外,啄木的短歌还与挚友土岐哀果共同切磋,打破历代短歌以一行书写的模式,分三行书写,但并非三句。总而言之,形式自由灵活,在当时则以新的姿态引起读者的兴趣。1910年上梓的《一把沙子》和1912年问世的《悲哀的玩具》两个歌集,便是他一生的杰出成就,至今依然为人们所传诵。
1910年发生的日本当局屠杀民主志士幸德秋水的所谓“大逆事件”,使啄木受到强烈冲击。从那以后,开始关心国家问题,广泛涉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思想逐渐受到影响,继1909年发表《作为食物的诗》以后,他又于1910年写出《时代闭塞的现状》等著名论文,引起强烈反响。另外,他在小说创作方面也有一定才华。在现代自由诗的创作方面则有诗集《笛子和口哨》(1913),在他死后问世。总之,他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应该说他身体不佳,且生不逢时,他的民主主义直到社会主义思想和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作风,又常常与当时的保守思潮发生抵触,所以他一生贫病交加,年仅27岁便与世长辞了。
【作品节选】
①东海小岛卧白沙。
难忍滂沱泪,
且同蟹戏狎。
②不拭腮边泪,
示我一把沙,
难忘伊人宁有涯?
③一夜狂风紧,
吹成此沙山,
何人孤坟对苍天?
④今日伏沙山,
凄然怀初恋,
堪悲往事已遥远。
⑤沙无生命堪悲怜,
手掌一合握,
窸窣落指间。
⑦嬉戏背阿娘,
觉轻实过度,
泪流未及走三步。
⑧给我事情做,
让我尽克勤,
完成死去亦称心。
⑨拿起一面镜,
尽做各种脸相瞧,
哭够自解嘲。
⑩攀到高山顶,
无端摘帽频摇摆,
然后走下来。
⑾劳作复劳作,
生活依然不好过,
望手长默默。
⑿兴来众朋友
垂泪挥臂似醉汉,
絮絮叨叨话没完。
⒀一片怀乡心,
挤进车站人群里,
侧耳听乡音。
⒁面对故乡山,
默默无一言,
惠我恩情说尽难。
⒂札幌那年秋,
带去一腔愁,
如今默默愁依旧。
⒃孩子去玩我寂寥,
取出玩具火车头,
开动机关跑跑瞧。
⒄叨咕想买书,
虽非有心把话递,
却是试探妻心意。
⒅出门走出一段路,
仿佛办事人,
脸上很严肃——。
⒆手捂疼牙齿,
遥望朝阳红彤彤,
初升冬霭中。
⒇可亲冬日晨,
开水喝下去,
热气轻笼脸煦煦。
(21)新明天自会到来,
尽管说,这些话,
并非虚假——
(22)据说百姓多戒酒,
更艰难时
要戒之物何所有?
(23)今日实稀奇,
咒骂议会流热泪,
心里真欢喜。
(24)梦醒全身痛,
动也不能动,
想哭等待到天明。
(25)心想不要再说谎,
今朝却又想,
再说一次也无妨。
(26)春雪正霏霏,
双目亦发烧,
凝望窗外自生悲。
(27)只觉得口渴难挨,
欲伸手,
取苹果亦觉倦怠。
(28)试着爬起来,
立刻又想躺,
倦眼犹怜郁金香。
(29)朋友妻子怜爱我,
病身犹不停,
时时说“革命”。
(30)闻说“工人”与“革命”,
居然记得清,
吾儿方五龄。
(31)新买墨水散气味,
沁入双睛亦生悲,
小院何时已滴翠。
(32)眼盯住草席一处,
心里正寻思何物,
妻子似令我说出。
(33)和解无术是勃谿,
处身于中间,
独自生悲又生气。
(34)唯一男孩子,
长大又如此,
父母生悲无尽时。
(35)着人移枕至廊沿,
久未有此心,
亲近夕晖天。
【作品鉴赏】啄木的晚年正处于明治时代末期。明治政府于1894年(啄木9岁)和1904年(啄木19岁)相继发动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进一步侵略我国和朝鲜。日本具有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杉荣和幸德秋水等群起反抗,比如幸德秋于1903年设立平民社创刊《平民新闻》,宣扬反战思想,并在1907年的日本社会党大会上提出直接行动论的口号,反对议会主义派,终被明治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于1911年1月处以绞刑。这就是日本臭名昭著的所谓“大逆事件”。
石川啄木在那个思潮大动荡的年代,在幸德秋水等的影响下,思想、包括文学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他本来在1902年中途离开盛冈中学之前,就开始接近浪漫主义的新诗社,1905年19岁时即出版处女诗集憧憬》,歌颂了爱情至上主义思想,后来由于个人的生活窘迫,使得他更多地面向现实,经过一段辗转谋生的痛苦以后,又试图以自然主义的小说登上文坛,但又未受到好评,使他进一步陷入艰苦生活的深渊。1909年发生了妻子不堪家庭生活的折磨而离家出走的事件。他从这样的冲击中,得出了文学必须与生活一元化的结论,而写出了著名评论《作为食物的诗》(1909),而歌集《一把沙子》(1910)就集中地表现了他这一二年间的生活和思想。
《一把沙子》收载短歌551首,共5章。此刻,啄木已摆脱了消极浪漫主义的想入非非,把双脚移到自己生活着的大地上来,吟咏了个人生活的穷困,爱情带来的感伤和某些玩世不恭的情绪等,类似第⑧和⑾首那种渴望痛快地做一番工作和拼命工作亦难以达到一般温饱水平的慨叹,尚属少数。然而,在短歌艺术方面,这里选刊的从①到⒂首,或感伤①⑥⑨⒂,或怀乡⒀⒁,或怀人念旧②④⑦等等,都表现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流露出自嘲情调,艺术上完美、含蓄而富有余韵,一反古典短歌那文字古奥,格调高雅,清淡飘渺,难于理解的风格,给短歌带来了一股清新浓郁,简明平易而抒情性强的风格,语言上虽尚留有文言成分,但构思和表现方法已向口语自由诗靠近一大步。特别是改变了短歌一行为三行书写,结构上虽非三句,但在节奏上每行的停顿都经过细致的考虑和安排,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喜闻乐见,因而受到了热烈欢迎。
1912年6月,在啄木病逝二个月以后,由其挚友土岐哀果编辑并定名上梓的《悲哀的玩具》(取自其短歌论文中“短歌是我悲哀的玩具”),共收载短歌194首,是他继《一把沙子》以后,于1911至逝世前的作品。这里共收录20首,都是其中具有特色的佳作。这些作品,由于他受到所谓“大逆事件”(1911)的冲击,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认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因而在他的作品中,除了类似《一把沙子》那种感伤、贫困和罹病的内容更加深沉之外,廉价的抒情已基本消逝。一个新的倾向是增加了对工人与革命的吟咏((29)(30)),对议会的咒骂((23))和对新的明天的向往((21))。这类作品大都是同具体的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淡淡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流露出来,还蕴含着那么一缕虚无主义的思想情绪。这使我们想起了他的著名诗篇《在激烈的议论之后》(1911年6月),一群激进的青年,在就革命问题发出激烈的议论之后,竟然无人喊出到民众中去。啄木的诗和短歌等等,都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日本开始传播未久的明治末期,一些激进知识分子追求革命和光明的热情,即便他们还未深知同群众相结合的重要性,实际上也尚未走上这条路,于是在黑暗中,在痛苦中摸索挣扎,便成为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啄木的作品,主要是以短歌艺术地成功地表现了这种生活的现实,并在形式上有很突出的创新。为此,著名诗人、歌人和评论家相马御风指出:“和歌在两千年的长时期以来,都为贵族所专有。把这种31字诗拉到生活在泥土中,生活在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来的最初的歌人”,就是石川啄木。因此,他不但受到当时读者的热烈欢迎,今天的读者依然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