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上下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5377】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上下册)

(杨奎松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1万字,2016年1月第1版,上下册,128元)

△17章:孙中山与国共合作;“容共”,还是“分共”?蒋介石走向“三二〇”之路;从“三二〇”到“四一二”;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南京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剿共”战争;以政治方式解决“共党问题”;抗战开始后的妥协与摩擦;皖南事变及其善后;国共两党攻防态势的转换;抗战结束前后的和战选择;战后国民党人的反共困扰;阻止内战的最后尝试;四平战役与内战爆发;从“戡乱”走向崩溃;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

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其矛头所指,首先是共产党,其次就是国民党左派。

〇国民党之有左、中、右派之分,缘自于1924年国民“一大”实行改组。改组后的国民党显然形成三股力量,一是新近加入国民党的政治上相当激进的共产党人,其人数虽然有限,但多半被赋予组织上的重任,颇为活跃和积极;一是以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为代表的中间力量,他们也是通过这次改组而成为国民党的领导核心的,因而高度忠于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一是自同盟会以来,始终位居核心地位,但在此次改组过程中,却因为思想渐趋保守,跟不上国民党组织变革的新思路,而被孙中山边缘化的居正、谢持等一批老一代国民党人。这三股力量的出现,不可避免地要在国民党内逐渐形成不同的观点、立场以及不同利益上的矛盾以至于冲突。

〇1931年,蒋介石开始起用黄埔六期生戴笠来负责从军事角度收集情报。

〇云南长期在地方军阀龙云的控制之下,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它事实上也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

〇1946年3月25日,毛泽东提出:要准备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

〇中共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之所以容易成功,实得益于三点:[1]因为军事形势根本逆转;[2]国民党军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挤轧,非嫡系部队离心离德严重;[3]不少将领正义感极强,对蒋及政策不满。

(2021年2月27日夜10:50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