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37.3万字,2012年7月第1版,32元)
△导论:中国国家建设中的干部国家:第一章革命政党的一体化:干部国家运行基础的生成;第二章政党——军队模式的兴起:干部国家强制保障的铸造;第三章建构政权体系:干部的强势嵌入与干部国家的形成;第四章国家发展的中轴机制:干部国家的运行(一);第五章价值、组织制度的中国逻辑,干部国家的运行(二);结论 走出干部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〇在当代中国,干部分布于中国的党、政、军、社、群等每一个结构之中,存在和动作于国家与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中国近百年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及其发展——中国党、政、军各方的基本格局和党建国家、党治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形成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其中,实践和逻辑发展的核心是中共的广大干部,干部支撑起了革命政党、军队和政权,其执掌和运行着国家的政权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是一个“干部国家”,干部在中国政党国家形态中作用巨大。
〇当代中国正走向现代化,由此决定了作为支撑和维系中国党建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的干部国家必须实现民主化和制度化。但是,政党的干部与国家的制度化隐含着内在张力,这种张力的存在使得国家形成相对独立的制度化的公共权力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走出干部国家是民主化的需要;从现代国家成长的规律,走出干部国家又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所以,对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而言,走进干部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出干部国家则是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
〇人民共和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意义就是人民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当家作主。
〇政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简称“党建国家”。
〇中国迈向现代化,不是自我成长使然,而是外力作用所致;另一方面,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不是在传统大型帝国分崩离析后的国家碎片上进行的,而是在神散而形不散的大型国家躯体上进行的。这两点足以使中国建构现代化国家的逻辑起点和历史任务完全区别于西方国家。
〇意识形态、组织、政权、军事权力。
〇马克思·韦伯、托克维尔、涂尔干、查尔斯蒂利等都是历史社会学研究方面的人类殿堂级大师。
〇中共革命资源是指中共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为革命所用的力量,而以军事资源为核心。
〇干部来源:调配和训练干部。
〇亨廷顿:“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一党制度较之多元政党体制更趋势向于稳定”。
〇革命化:“选人要选听党的话的人”“要选马克思主义者”要选“能团结人”的人,选人“还要有好的作风”。
(2018年4月9日晨0:40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