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英著,时事出版社,46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158元)
△导论、理论篇、实践篇、谋略篇、结语。共7章:①中世纪——穆斯林世界的兴盛时期;②近现代——穆斯林世界的衰落岁月;③当代——1979年至今穆斯林世界应对“全球圣战主义”时期;④他山之石——各国“去激进化”举措;⑤监狱——各国针对激进分子在押犯“去激进化”思想改造实践;⑥退出现实——激进分子奔向和平的故事;⑦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
○《古兰经》云:“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先知穆罕默德说:“万事以中正为佳。”
○漫漫人类文明长河,岁月沉淀的全是美;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亦孕育出独特的文明,多姿多彩,波澜壮阔。
○老子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应像江河下游,众水交汇,容纳百川。
○谱写大文章,要有大手笔,更应有持久的“洪荒之力”。
○《古兰经》作为穆斯林信仰的源头、根基和总纲,在伊斯兰典籍中有:“《古兰经》的精神要义和全部内容,归结为两件事:第一件是恪守作为安拉奴仆应有的‘礼体’;第二件是尊大,尊重化育主应享有的权利。”
○端庄和中道,两者同属一源,端庄属于个人功修,中道则是社会功修。肢体的端庄、口舌的端庄、心灵的端庄。
○五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倡导“教内团结、教外和谐”,反对“教内撕裂、教外反抗”。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字面意义为和平、顺从。从宗教意义上说,“伊斯兰”就是对真正的归顺与服从,归顺真主的旨意并服从真主的戒律。伊斯兰哲学是阐述伊斯兰教义及有关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或世界观体系,在世界哲学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基雅利《史论》:“欲知未来应先知过去,古今虽有不同,世界永远不变”。向过去探索得愈深,向未来也就可以看得愈远。
○泛伊斯兰主义,主张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套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呼吁穆斯林从伊斯兰信仰中寻根,并在政治上统一思想,是近现代穆斯林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一。
○巴基斯坦公民社会团体“库迪”的座右铭:“最强大、最可靠的行动出自于普通公民”。反击激进主义的主战场就是争取穆斯林民心。
○印度:大力倡导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
○西方文明历来强调战争。西方文明的魔力集中于资本主义,资本的典型手段与特征之一是侵占和掠夺。一部欧洲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争霸史。一部美国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战争史。西方最致命的弱点是搞西方文明至上主义。
○中华文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待万物“仁爱”的道德理想;“自强不息”的道德力行精神。
○中国已经成为三大文明对话与交融的桥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