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300】大国崛起

(朱东来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5万字,2016年3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11次印刷,65元)

9章:[1]殖民帝国“先锋”:葡萄牙;[2]“太阳永不落”帝国:西班牙;[3]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4]“日不落帝国”:英国;[5]追求欧陆霸主梦想的法国;[6]欧洲“丛林”中奋起的德国;[7]东方资本主义强国:日本;[8]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俄罗斯;[9]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

近代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共性:[1]尽一切可能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和统一;[2]发达的科技和经济;[3]强大的军事实力;[4]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5]强大的综合国力。

中国必须把大国崛起的一般性规律与自身特性结合起来作出合适的战略选择:[1]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2]坚持和平崛起发展道路;[3]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84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额的30%以上,却被一支只有4000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的中国的GDP为当时日本的5倍,却在甲午战争中败北。1900年中国的GDP仍居世界第三,却被几万人的八国联军攻陷京城烧杀抢掠。国富不等于国强。

探索海洋,走向海洋,是葡萄牙走向强大的鲜明标志。亨利王子(1394—1460年),“航海者”。侵占马六甲。租借澳门。葡萄牙迅速崛起的原因: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基督教文化的巨大作用、先进而强大的海上实力。衰落的原因:国力弱小人口过少(150万人),没有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国内思想的保守和僵化。

斐迪南·麦哲伦(1480—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他率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西班牙帝国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其衰落的原因:不重视本国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对内政策上,西班牙统治者始终实行残酷的民族和宗教压迫政策;在对外政策上,西班牙统治者穷兵黩武,四处争夺,消耗巨大。

17世纪的荷兰,人口200万,“黄金时代”,“海上马车夫”。宽容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政策是其强盛的重要因素;离不开荷兰人善于创新、节俭和坚毅的民族性格。衰落的原因:国际竞争局势的变化;国内生产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对军事力量投入不足。

荷兰是“低洼之地”的意思,近一半的国土和人口位于海平面以下。

英国本是欧洲西北角的一个面积小、人口少的岛国,近代之前长期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然而,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长为不可一世的世界强国,称霸世界长达百年之久,一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其崛起之原因:[1]准确定位国家发展战略;[2]注重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世界强国地位;[3]在把握欧洲和世界大势中提升影响力;[4]注重制度创新提升软实力。

法国的兴衰历程反映出国家崛起的一般性规律:实现崛起,必须在政治上拥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在国内完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拥有较高效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其次,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相对曲折漫长,通常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此间发展速度和质量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或所在地国家,形成自己的绝对优势;最后,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避免与其他大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或战争。国家崛起的过程即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

德国的迅速发展与其固有的一些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注重教育事业、求真务实精神。

日本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矛盾统一体。“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是日本极力追求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

15世纪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采用“双头鹰”作为俄罗斯的国徽,此图案沿用至今,仍作为俄罗斯的象征。俄罗斯的兴衰进展给人启示:[1]坚持走自己的路;[2]注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注重对外战略运筹,战略目标的确定要量力而行;[4]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美国崛起之启示:[1]克服了分裂的危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统一才实现了地区大国的崛起;[2]抢占科技与管理两大制高点,始终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3]与其前期正确的对外发展战略密切相关;[4]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来看,美国的经济指导思想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随着现实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