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原文】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1]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2]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3]数息,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种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注释】

[1] 捉船:驾驶船。捉,把持。

[2] 矶激:水冲激凸出的岩石而腾涌。

[3] 安般:梵文音译,全称“安那般那”,意译出息、入息。安般数息:安般,梵文Anapana,或译安那般那,安是呼出气息,般是吸入气息,一心点数那气息,勿令忘失,就叫做数息观。

【译文】

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很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遇到大海中有漩涡、洄流和礁石的地方,应当怎样驾、怎样撑、怎样停之类。他对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知道。”众人听了,都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船驶入海中没过多时,船师得了急病,忽然死去了。长者的儿子就接替了他,航到漩洄的急流之中,他就大叫着:“应当这样驾、这样撑。”船在漩涡里盘回打转,无法前进到有宝的地方去,没多久,全船的商人都落水而死。

世人也是这样。稍微修习了一点禅法,知道了一点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是记住了文词,却不懂其中的意思,也不了解修行的种种方法,却妄自张扬说已深透理解了,于是胡乱传授禅法,致使前来学法之人迷乱失心,颠倒错乱了诸法的殊别之相,结果一年到头一无所获。就像前面说的那位不会驾船的愚人,使得全船的人都没于海中。

【评析】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着简单,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故事中的这个富翁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却又在那夸夸其谈,以迷惑众人,最终让一船人无辜丧命。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不注重实践,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最后还是露了馅儿。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知道,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看他说得如何,还要看他到底做得怎么样。

故事征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前有一个学僧,非常喜欢雕刻佛像。他雕塑了很多佛像,但是一直没有专家的指导,他雕塑出来的佛像总是不够完美。后来,他听人说有一个禅师对这方面很有研究,就专程去拜访这位禅师。

禅师听了学僧的话,让他每天早上吃完饭都到法堂来一趟。于是学僧就在禅师这里住了下来,每天吃完早饭到法堂时,禅师就把一块宝石放在他手里,让他使劲攥着,然后天南地北地跟他闲聊。聊上约一个小时后,禅师就拿回宝石,让学僧接着回禅堂用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个月,禅师还从来没有谈到过雕刻的技术,也没有谈到过雕刻的知识,甚至都没有谈到过为什么要在他手里放一块宝石。终于有一天,这个学僧有点不耐烦了,但又不敢询问禅师,只能自己下里嘀咕几声。

这一天,禅师仍然像往常一样,拿了一块宝石放在他手里,准备聊天。这个学僧一接过那块宝石,就觉得不对劲,立刻脱口而出道:“老师,您今天给我的,不是宝石啊。”

禅师微笑着问道:“那是什么呢?”

学僧看也不看,就说道:“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

禅师点了点头,欣悦地笑着说:“对了,雕刻是一门需要心手一致的功夫,现在你的第一课算是及格了。”

学僧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多谢老师指点,弟子明白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