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盖尔语诗歌
苏格兰盖尔语诗歌与爱尔兰盖尔语诗歌同出一源。盖尔语诗歌的特征保存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古典诗歌或古代吟游诗歌之中。后来以这一特征写作的诗歌,在爱尔兰一直延续到17世纪,在苏格兰则延续到18世纪;两地的这种诗作并无明显差异。这一情况,加上许多诗作原稿的毁失,导致现在的苏格兰盖尔语诗歌数量较少。盖尔语诗歌的特征包括同样的文学语言、同样的“英雄”价值的表达、同样的音韵形式、同样强烈的,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修饰规范。当然,并不是所有盖尔语诗歌都能达到上述的标准。许多常见的诗歌都是采用经过改变的、比较简易的技巧写成的。写这类诗歌的有出身学者世家、经受吟游诗学严格训练的人士,也有虽未经受诗学训练,但却通晓文学语言,并能偶尔作诗的贵族成员。所有这些盖尔语诗歌的风格特征和作者类别,都清晰地反映在最早的一部主要的苏格兰古典诗歌集——《利斯莫尔学监书》(约于1512—1526年间出版)中。这本诗歌集也为吟游诗歌主题的范围与类别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其中有宫廷诗人对庇护人的赞颂诗、宗教诗、费昂和莪相民谣、少量的道德教诲诗歌等。这些诗作的优点表现在语言十分丰富,结构相当复杂,多用引喻,尤其是那繁复多样的格律具有精妙优美的音乐感。这些诗作的局限性不在于题材,也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这些作者作为专业诗人须履行为大人物写作赞歌的职责而不得不遵循的那些滥觞。
古典诗人顾名思义,都是饱学之士,而与之相对的民间诗人则非文人学士。民间诗人的作品,除了某些例外情况,都是18世纪及以后的编辑者从人们的口头流传中收集来的。历史的中断,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其中的许多情况。但是音节诗并没有随着职业诗人的消失而消亡。重音音步诗的思想内容亦延续不断而无根本性变化。重音音步诗的形式繁多,其中最吸引人的一种形式是苏格兰诗歌中所独有的,叫做“古希腊戏剧合唱歌体”。这是一种三行诗歌体,头两行各含两个重音,第三行含三个重音;但也有扩展形式。写这种诗歌的两位早期的伟大作者N·N·A·鲁艾德(约1615—1707)和I·洛姆(约1620—1710)都是创新派。虽然洛姆对国家大事曾表现出热忱关注,但是两位均属部族诗人,他们的作品仍属颂诗传统,明显地表现出墨守成规的特征——那种可能是在拉丁文化传人之前、先于音节诗歌的格律成规。他们的诗作精品修辞典雅。
苏格兰的音节诗歌以文字形式。也以口头俗语形式,延续发展。1688至1693年间编纂成的诗选《费尔内格诗稿集》,包括各种类型的诗歌范例(宗教诗、政治诗、挽诗),有助于说明音节诗歌从古典体发展到民俗体的各个阶段。而充分体现了音节诗律的口头诗歌创作至今不断。在这一方面,须看到那些主要的诗稿集以及口头传诵的费昂和莪相民谣的重大影响。这些诗稿集绝大多数是在詹姆斯·麦克弗森的《莪相集》(1760出版)之后出版的,而《莪相集》也是以民谣为基础的。
口头诗歌的形式是由单行或双行体,外加一行虽然无意义但有时在音律上却十分优美的叠句构成的。口头诗歌的渊源尚不十分清楚,但肯定是苏格兰本土产物,且为苏格兰所独有。口头诗歌又多属妇女的创作,其中一部分是盖尔语诗歌中最生动、最吸引人的作品。这些口头诗歌常常带有异教色彩。17世纪看来是这个传统的鼎盛时期,《悼西塞恩》一诗可能就是这个时期作品。这首诗的结尾是:
啊,西塞恩,我光辉的太阳!
啊!死神抛却了我却攫住了你,
怎不令我肝肠寸断、悲泪盈眶,
哀悼你的离去,
倘若牧师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有地狱和天堂,
我愿死去赴天堂
与我亲爱的人相聚一宿,
我的佳偶,棕色头发的西塞恩。
到了18世纪,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的诗人A·麦克唐纳(1700—1770)和抒情诗人A·麦金太尔(1774—1812),为苏格兰盖尔语诗歌增加了新的表现范畴与表现力。麦克唐纳是一位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就读的饱学之士,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麦金太尔的《本·多兰赞》,是一首感情宁静、描写细腻,风格上不同于部族民歌的自然主义诗作。相比之下,另一位诗人J·麦科德鲁姆(1693—1779)声调高亢激越的诗作,更接近于17世纪诗歌风格。麦金太尔和麦科德鲁姆都是口头诗歌作者。R·唐(1714—1778)也是一位口头诗人,并且是盖尔语民间诗歌中最优秀的讽刺诗人。W·罗斯(1762—1790)的诗歌表现出更加广阔的感受领域,这显然与他懂英语和拉丁、希腊语有关。罗斯的爱情诗缠绵悱恻,在盖尔语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到了19世纪,由于英格兰入侵和随之发生的苏格兰人被迫迁徙,苏格兰的盖尔语社会日趋瓦解,盖尔文化精神部分地遭到了破坏,盖尔语的诗歌也便因此衰落了。此外,许多生活在都市里的盖尔诗人出版了大量受浪漫主义和其他外来诗歌流派影响的诗作。然而,即使如此,仍有相当数量的、生动有力的盖尔语口头诗歌产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麦克弗森(1821—1898)的诗歌。
盖尔语诗歌在其整个历史过程中基本上与外界影响隔绝。这一情况的主要表现是盖尔语诗歌完全未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其次,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盖尔语诗歌几乎都是用于吟唱的。由于盖尔语诗歌主要是口头诗歌,也由于盖尔语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而不是散文,因此盖尔语本身也就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有力、十分灵活、十分丰富的语言,能够表达极为复杂多样的内容与感情。
在当代,S·麦克林(生于1911)的作品《戴恩致艾米尔》(1943)是盖尔语诗歌复兴的标志。该诗的发表触发了一场盖尔语文学的革命。另一位当代盖尔语诗人G·C·海(生于1915)的作品展示了他对20世纪国际问题的洞察力。在更近时期的诗人中,D·汤姆森(生于1922)和I·C·斯密斯最显得突出。这些当代诗人的出色成就,使苏格兰盖尔语诗歌的优秀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迎来了它的现代发展时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