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山居秋暝》古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1),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

【原诗作者】:王维

【导读入境】:

王维,四十岁后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即是他后期隐居时所作。

秋天,夜幕降临,山雨初霁,宁静空旷的山林中显得更加清新明净。明月从松树间照射进来,松影斑驳;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宛如一条素练。竹林里传来阵阵歌声笑语,哦,那是一群姑娘洗衣归来了。亭亭而立的荷叶无风自动,左右摇摆,哦,这又是归来的渔船顺流而下。虽然春花已谢,可这山中的秋天格外美妙,高雅的隐士仍然可以留住在这里。

【赏析】: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便在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二句,诗人首先描绘出画面的背景:纤尘不染的山峦、淡远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然后由远景到近景,把画中具体的景象拉到读者的眼前:暗绿的松林之上一轮圆月,明亮洁白;岩石之上,一条闪光如练的清泉在流淌。画面不仅有很强的动感和声音效果,更突出的是画面的色彩:明月、清泉,清晰明亮;松间、石上,灰暗不明。明暗对比鲜明,从而使“明月”和“清泉”非常醒目,而整幅画面又显得朦胧而淡雅。“竹喧”两句,诗人的画笔更进一层,由景及人,由静而动。以“竹喧”示“浣女”归,以“莲动”明“渔舟”行,画面中透着一种欢悦的生活气息。“喧”与“归”,“动”和“下”又使画面产生鲜明的动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同时又有很强的立体感,由远及近,又由景及人,仿佛诗人在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向山的深处走去,去看,去听,立体地、全方位地去体味。

通过画面的层层推进,诗人的追求、理想也层层展现出来。

王维《济上四贤咏》中赞贤士云:“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那么这诗中明月、清泉、松树、莲和竹不就是诗人高尚情操的自喻吗?不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情怀吗?

作者由景及人,在这些美好的景物所构成的环境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诗中景与人构成的这幅纯朴、宁静、美好的生活图画,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世外桃源。最后,以“王孙自可留”作结,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决意归隐的心声。

【思考题】:

1.《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句,而本诗却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请比较一下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读王维《竹里馆》一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一下与本诗有何相似之处。

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