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忍第五十六
死之忍第五十六
人谁不欲生,罔之生也,幸而免;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
岩墙桎梏,皆非正命;体受归全,易箦得正。
召忽死纠,管仲不死,三衅三浴,民受其赐。
陈蔡之厄,回可敢死!仲由死卫,未安于义。
百金之子不骑衡,千金之子不垂堂。非恶死而然矣,盖亦戒夫轻生。噫,可不忍欤!
【译文】
哪个人不想活着?但活着却不遵天理,违背道义,那么也只能算侥幸地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死就要死得有价值,这样才符合正道,不留遗憾在人间。
顺应而知命的人懂得站立在危墙之下会被压死,因犯罪而被杀死都是毫无意义的死法,这些都是死于非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身体,那么就要完整地归还父母,我们没有理由去随意毁灭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道义面前,即使死亦无憾。《礼记·檀弓篇》记载曾子临死之前,挣扎着换下了季孙送给他的席子,认为这样死去才合乎道义。
管仲和召忽曾一起保护公子纠出逃,日后公子纠被杀,召忽也随之而死。但管仲却没有随公子纠一起去死,而是受齐桓公三次洗澡三次熏香隆重迎接之礼,担任宰相,助齐桓公匡正天下,为民谋利。管仲的生存就是合乎道义的。
《论语》记载:孔子被围困于陈蔡时,颜渊后来才赶来,以“您在,我怎么敢死呢!”来回答孔子对他的责怪,意为若孔子遇难,他会义无反顾随之而去;孔子的另一个弟子仲由,因参与宫廷斗争而死在卫国,孔子认为他死得没有价值。
西汉文帝曾在游玩时欲冒险驰骋,被中郎将袁盎阻止,理由是:百金之家的子弟不会骑在车辕前方的衡木上,千金之家的子弟不会靠近厅堂的边缘,因此身为一国之君,更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其实袁盎并非是怕死才这样劝诫汉文帝,而是不愿因一些轻率之举而做无谓的牺牲。啊!值得死时在所不惜,不值得死时切忌用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生命是宝贵的,人们怎能不忍住儿戏生命之心呢?
【评析】
有句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生死之忍,就是要明晰生的意义和死的目的。不能生无正理,死无正道,这样的生不足取,死也不足取。
典例阐幽 苟且偷生,世人所耻
刘禅的天下本是继承老子刘备的基业得来的。刘备以织席起家,以所谓的汉室宗亲为名号招揽了一群义土,更主要的是得了诸葛亮,从而与江东孙权、魏国曹操三分天下。最后,为报关羽之仇,怒而兴师,以致殒命白帝城。于是,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刘禅继位之时,蜀国已今非昔比,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刘禅绝不是昏聩之君,那就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怎奈刘禅天生懦弱,又没有雄才大略,不是司马昭的对手,诸葛亮死后没多久,魏军兵临城下,刘禅便没了主意。于是,他选择了投降。
刘禅的投降,实是懦弱至极,众大臣的计策他一概不用,独选中了谯周之计——投降,面对臣子的死谏,不知悔悟。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形势来看,蜀国照理还不至于覆亡,何也?后主刘禅虽然无能,但还不至于像桀、纣一样残暴;虽然屡战屡败,还不至于土崩瓦解;即使不能固守,但撤退还可以保存力量,再等机会。当时,蜀将罗宪还率领重兵守在白帝城,霍弋还有精兵镇守夜郎。加上蜀国地形险要,山水阻隔,步兵很难长驱直入,假如蜀国收集所有的船只,在坚守不出的同时积极招募士兵,向东吴请援,这样做的话,像姜维、廖化等几员大将必定会积极响应,吴国水陆二军也会迅速救援,鹿死谁手也很难说定。况且魏军远道而来大举进攻,想追击又缺乏船只,想常驻又怕军众疲惫而生不测。而且成败因时而定,形势也会不断变化,慢慢再召集旧部来攻曹魏,到那时,形势可能会急转直下,如此有利的形势,刘禅不会利用,被曹魏之军吓破了胆,实在是懦弱至极。
刘禅被俘,司马昭责问曰:“上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刘禅被吓得面如土色。其实,刘禅无能倒是确实,但总不至于如司马昭所说的荒淫无道,生逢乱世争天下,胜者王侯败者贼,这又有什么呢?刘禅在司马昭淫威下连屁都没敢放,忍气吞声,也枉为蜀汉天子,也真够能“忍”的!
司马昭可能是看透了刘禅的懦弱性格,倒也没杀他,还封其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有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一日,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皆忿感,独刘禅有高兴之色,司马昭对贾充道:“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于是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种人也真够能忍的,哪里还懂得世上还有“屈辱”二字呢?更别说思谋复国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