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危之忍第十七》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危之忍第十七

危之忍第十七

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盖安危未安,胜负未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

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盖鲸涛澎湃,舟楫寄家;白刃蜂舞,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译文】

晋军和秦军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宰相谢安并没有被喜讯冲昏头脑,而是继续镇静地与客人下围棋。唐朝郭子仪曾单骑深入回纥大军,与其签订誓约,退回纥兵,不战而胜。谢安,晋之丞相;郭子仪,唐之元帅,这是宰相恢弘的气度,而并不是元帅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一般当两军对峙,安危未定、胜败未分的时候,若帐中主帅仓皇失措,则麾下兵卒就会惧怕胆怯。在此危急关头,正好可以考察将相之器量如何。谢安之镇静,郭子仪之雅量,垂范百世。

南朝齐的张融渡海遇风,毫无惧色;晋代的庾亮面对劲敌的白刃乱舞,从容不迫。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时候,寄身于船上;战场厮杀,一片混乱,正好可以考验天下的英雄豪杰。啊!危急之中才能识英雄豪杰,人们面对危急怎能不忍一忍胆怯之心呢!

【评析】

谢安、郭子仪指挥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每次面临困境之时,他们都能泰然处之,临危不乱,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需要如此。当危急情况发生时,由于人们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慌,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只是一味地害怕、吃惊是不行的,这时就必须沉着、镇定果敢地面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危险的境地。

典例阐幽 坚忍不乱,以智略取胜

东晋时,谢安的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万兵败被革职,谢氏兄弟再无人担任高官,为避免门户中衰,谢安便毅然决定出仕。升平四年八月,谢安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当时年已四十了。桓温得谢安为僚属,十分高兴。谢安最初官职不高,但颇有威望。

简文帝死后,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识趣地让给自己,简文帝倒也确有此意,却被王坦之拦住了,只是让桓温辅政。

桓温大怒,京城里讹言四起,都说桓温此番是要杀尽王谢二族,然后废帝自立。桓温也认为一切都是王坦之和谢安搞的鬼,想趁二人来见时下手除掉,所以在府中两侧安排了刀斧手,用帷幕遮住。’

王坦之和谢安一同去见桓温,明知无异于探头虎口,却又不得不去。见到桓温后,王坦之浑身流汗,手上的手版都拿倒了,谢安却是面不改色,与桓温谈笑风生,畅叙往日情分,桓温倒一时硬不下心来杀掉二人了。

桓温没有得到帝位,便派人一再催促朝廷授给他加九锡殊礼,记室袁宏是文章圣手,当时桓温已重病在身,谢安故意缓行其事,每次袁宏呈草稿上来,都要他修改,一连修改了几次仍不能定稿。袁宏不明其意,问王坦之。王坦之说:“你不明白谢安的心思啊,你看,桓温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会久于人世,文稿还可拖延些时日。”果然,桓温果然没等到加九锡便病故了,晋室朝廷总算逃过一劫。

桓温死后,谢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内忧虽去,外患却越来越强。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调集重兵八十多万,渡江讨伐东晋。东晋举国上下震惊恐慌,谢安的侄子谢玄作为大将,也觉得无法抵挡强大无比的秦军,向谢安询问御敌方略。谢安却说:“朝廷已另有旨安排。”

谢玄也不敢追问。谢安泰然无异常日,命驾车出游,还跟谢玄一起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日棋技不如谢玄,但这一天谢玄心里慌乱,竟输给了谢安。下完棋,又在别墅附近游览山水,至夜晚才回来。决战前夕,召来诸将,面授机宜。淝水一战,晋军大破秦军,捷报传来,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接信看后放在一边,照旧下棋。

谢安表面上漫不经心,内心却是狂喜,毕竟东晋的君臣百姓又逃过了生死大劫,他起身跑回内室时,高兴得脚下木屐的齿株竟被门槛碰断了。这种操胜负于谈笑之间的风度和喜怒不形于色的修养,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