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卡罗利·米哈伊(Karolyi Mihaly,1875-1955),匈牙利资产阶级政治家,191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著名活动家,奥匈帝国解体后独立的匈牙利共和国临时总统。

1875年3月4日,卡罗利出生在布达佩斯,是富有的名门后裔。他的祖籍在费也尔州卡尔卡波尔纳区,是当地一个拥有三万霍尔特①土地的大地主贵族。他青少年时期,祖国还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政治经济各方面严重依附于奥地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卡罗利从小酷爱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憎恨异族统治,向往祖国独立。

卡罗利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901年。最初,他作为自由党②的代表被选入匈牙利议会;不久转入与这个党相对立的独立48年党③。1913年,他曾短期担任过该党主席。在议会中,独立48年党只有20个席位,属少数派,卡罗利领导该党同自由党首领、内阁总理蒂萨·伊斯特万进行斗争。卡罗利反对他们依附奥地利和鼓吹战争的政策,主张摆脱奥地利的统治,与西方亲善,维护民族独立。他受到城市中小资产阶级、乡村富裕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卡罗利访问过法国和美国,广泛接触那里的政界人物。他仰慕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当他从美国返回,路经欧洲时, 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被阻留在法国。他声称,回国后将为结束这场战争而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作为德、奥帝国的附庸卷入了战争。卡罗利反对这场不义之战。当独立48年党在议会中的某些首领盗用党的名义投票支持战争时,他愤然退出该党。1916年夏,他同独立48年党分裂出来的左翼分子组成卡罗利党(实为独立48年党中的一个派别),成为该党首领。随着同盟国军事上的溃败,匈牙利统治集团妄图投靠协约国。卡罗利成了收拾残局的最好人选。他不仅赢得饱尝战祸的各阶层人民的拥护,也为匈牙利统治集团各派所瞩目。卡罗利顿时成为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1918年9月—10月间,奥匈帝国已是穷途末路。9月29日,保加利亚向协约国投降。正在外省休假的卡罗利得悉这一消息,立即赶回布达佩斯。他在火车站对数千欢迎群众发表了和平主义的政纲。10月17日,卡罗利以独立48年党主席的身份在匈牙利议会提出:立即停战,保卫匈牙利国境,同协约国单独媾和,重新组阁,实行普选制,进行土地改革等。最后, 他以“匈牙利在战争中失败了,清算的丧钟已经敲响”作为他讲话的结束语。这时,议会一片喧闹声,蒂萨伯爵沮丧地说:“我们没有赢得这场战争”。卡罗利等要求把国家的命运交给他们来管理。10月25日,成立了以卡罗利为首的匈牙利国民委员会。国民委员会由独立48年党、激进国民党和社会民主党的代表组成,这些党派指望和平地摆脱由战争引起的危机。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反战示威席卷匈牙利。1918年1月起,工人罢工,水兵起义,陆军兵变。布达佩斯及外省相继出现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10月28日,布达佩斯人民在独立、反战和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下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奥皇委派的代表约瑟夫亲王任命卡罗利为共和国总统。群众队伍在链子桥头遭到警察开枪射击,有三人死亡。10月30日,布达佩斯爆发武装起义。起义者占领了电话局、邮局、银行等要地,释放了政治犯。慑于革命的压力,约瑟夫亲王同卡罗利达成秘密协议,决定任命他为总理。卡罗利当即命令警察放下武器,不要与人民为敌。10月31日,卡罗利宣誓就职,组成联合政府。参加组阁的除独立48年党外,还有社会民主党、国民党以及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同一天,奥匈帝国的走狗蒂萨被群众捕获枪决。

1918年10月匈牙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称为“秋玫瑰革命”①,摧毁了哈布斯堡王朝,匈牙利赢得独立。11月16日,匈牙利共和国宣告成立。1919年1月11日,卡罗利担任共和国临时总统。

匈牙利民族委员会是在布达佩斯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帮助下掌握政权的。卡罗利本人并没有参加十月事件,他以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声望被人民革命的浪潮推到前台。事件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正如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并没有想夺取政权,我们只是组织自己的力量,但未想到会发生革命”,“是人民自己取得了政权,并把它交到民族委员会手里”。十月事件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是以卡罗利为首的资产阶级联合政府;一是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当时匈牙利的形势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有许多相似之处,列宁把卡罗利比作“匈牙利克伦斯基”②,认为当时“统治匈牙利的是十足的‘克伦斯基派’”③。

卡罗利的政治倾向是,既反对在柏林和维也纳的鼻息下苟活,又害怕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国内蔓延,一心投靠协约国来收拾战后匈牙利的残局。他推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他的格言是:“匈牙利的希望可归结为三个词儿:威尔逊,威尔逊,还是威尔逊!”他一上台就凭借社会民主党这根支柱来挽救资本主义旧制度的灭亡,企图阻止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在国内,卡罗利打着“停止阶级斗争”的旗号,试图恢复“秩序”。新政府一成立,他就宣布革命已经结束,要求工人回工厂,士兵回营房,动员工人放下武器,解除复员军人的武装。1919年2月16日,卡罗利政府颁布温和的土地改革法。其中规定,凡500霍尔特以上的有土地和200霍尔特以上的教会土地予以没收,分到土地的农民必须交付高额赎金。三天以后,卡罗利在他的家乡卡尔卡波尔纳区举行隆重仪式,不顾他弟弟的反对,带头把自家的地产进行分配。他的这一开明行动在大地主中间没有得到多大的响应。土地改革法最终成了一张废纸。他虽然答应给少数民族有限的自治权,但也未能兑现。实行普选的许诺更是一拖再拖。更有甚者,卡罗利还利用社会民主党的势力,采取公开的反共步骤。1919年2月3日,卡罗利政府出动警察捣毁匈牙利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新闻报》的印刷所。1919年2月20日,镇压了失业工人的示威游行,同时把“聚众械斗”、“煽动叛乱”的罪名强加于共产党人,逮捕了以库恩为首的50多名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及100多名党的积极分子,使匈共不得不转入地下。

卡罗利对外亲协约国,企图缔结一个“不割地不赔款”的体面和约。他一上台即率庞大的代表团去贝尔格莱德,会见法军司令弗朗歇·德斯佩里。法国以胜利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对待战败国匈牙利。11月13日,卡罗利被迫同协约国签署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停战协定。它规定协约国军队不仅可以占领匈牙利南部大片领土,而且有权占领匈牙利一切战略要地。铁路、通讯设施等全部置于协约国的管制之下。

卡罗利政府实施的外交、内政政策,激起匈牙利人民极大的不满。匈牙利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为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进行斗争。工人驱逐厂长,占领企业。农业工人占领大地产。不少地方还发生了武装冲突。到1919年3月,有11个州的政府官员被驱逐。

巴黎和会的西方列强为阻止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蔓延,策划对匈牙利的直接干涉。他们于1919年3月19日,通过驻匈牙利军事代表、法国的威克斯少校,向匈方递交一份照会,要求驻守东线的匈牙利军队后撤100公里,空出来的地方一部分由罗马尼亚军占领;另外40—50公里宽的地带划为中立区,由协约国联军驻守。卡罗利接到照会,立即召开内阁会议,懊丧地说:“在这上面签字的政府一天也存在不下去”。他拒绝接受照会,建议成立清一色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取代联合政府,以应付匈牙利的复杂政治局势。他仍担任共和国总统。

这时,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左派势力已占据上风。他们到狱中与匈共领导人库恩会谈,签署协议,宣布两党合并建立匈牙利社会主义党,立即夺取政权,由工农兵苏维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月21日下午,卡罗利主持内阁会议,继续与社会民主党的部长们磋商,由他来拟定新政府的名单。当天晚上,他接到电话通知,布达佩斯工兵代表苏维埃已宣布成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机关——人民委员会。他还被告知,他已被解职。卡罗利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签署了《告匈牙利人民》的辞职声明:我宣布辞职,把政权转交给无产阶级。

7月卡罗利离开匈牙利,前往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最后到巴黎定居。1919年8月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协约国帝国主义和右翼社会民主党联合绞杀在摇篮里,从而开始了霍尔蒂的恐怖统治时期。1920年,反动政权的高等法庭对卡罗利提出起诉。卡罗利写了自我辩护词,并派代理人出庭。法庭公审断定,鉴于卡罗利组织过1918—1919年的革命,犯有“叛国罪”,没收了他在国内的全部财产。对此,卡罗利撰文谴责反革命政府对他的迫害和对人民的镇压。之后,他写信给当时流亡在奥地利的匈共领导人库恩,表示愿与共产党人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并建议在当时被南斯拉夫占领的佩奇市成立临时政府,他愿在物质上支援流亡的共产党人。他还表示了加入匈牙利共产党的愿望。1920年5月4日,库恩在给列宁的信中写道:“对卡罗利本人,无疑,我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却不能让他参加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罗利在伦敦领导“自由匈牙利运动”。他坚决反对霍尔蒂反动政权把匈牙利拖进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1943年,他被选为在英国成立的反法西斯团体“为民主的匈牙利而斗争”的主席。

卡罗利一生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影响下,成为左翼资产阶级民主派。当他所竭力支撑的资本主义制度陷入绝境时,为了摆脱匈牙利被西方列强绞杀的厄运,向社会主义寻找出路。他以“自行辞职”接受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卡罗利的后半生,在匈牙利共产党及其他左翼力量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反帝、反法西斯等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

1945年4月,匈牙利从法西斯统治下获得解放,成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次年5月,卡罗利回到阔别20多年的祖国。1947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任命他为匈牙利驻法国公使。1949年,他提出辞呈。卡罗利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退出政治舞台,1955年3月在法国文塞去世,终年80岁。

他著有《卡罗利回忆录》等。1979年纪念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匈牙利出版社出版了《卡罗利著作和言论集》,以及回忆和评论卡罗利的文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