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曾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旗帜和处于革命中的各国资产阶级的福音。

卢梭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十六世纪中叶,他的高祖父迪迪埃·卢梭因改信加尔文教而遭受迫害,流亡到日内瓦定居。卢梭的母亲苏珊在生了卢梭几天之后去世,扔下卢梭,由他的姑妈养育。他的父亲伊萨克,是个贫困的钟表匠和舞蹈教师。伊萨克虽未能让卢梭接受系统教育,但鼓励儿子自学,让他读了许多古希腊和罗马的名人传记和抒情小说。这使卢梭的思想早熟,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10岁时,卢梭被送到一位叫朗贝尔西埃的牧师家住了两年,学会了拉丁文。12岁时,他在一个公证人那里做仆人。1725年4月到1728年3月,卢梭在一个性格暴戾的雕刻匠店里当学徒兼杂役,生活很艰辛,不时受到主人的鞭笞。他不堪虐待,终于弃职逃走,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和寄人篱下的生活。

16岁的卢梭流浪到萨瓦,投奔华伦夫人。这是一位略有家产的轻佻的青年妇女。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卢梭到了都灵。为了得到一些钱来养活自己,他到一个天主教神甫那里,于1778年4月1日改宗加入天主教。他腰揣着改宗所得的二十法郎,在都灵做过雕刻匠,当上一位贵妇人的什役。1729年春贵妇人死去他生活无着,回到华伦夫人那里。他先到一所神学院,后又转到安讷西大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学校。1730年,华伦夫人去巴黎,卢梭回到瑞士,先在洛桑,后到纳沙泰尔担任音乐教师,以后又去巴黎谋生。因生计困难,又去住在萨瓦公国首都尚贝里的华伦夫人家,与华伦夫人同居,提供了卢梭近十年的稳定生活。卢梭狂热地读书,思考和钻研范围广泛的各类问题,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喜剧《娜尔西斯》,就是在1737年写出的)。对于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思想,卢梭在他晚年最后一部名著《忏悔录》里作了详细而坦率的描绘。

1740年5月,卢梭离开华伦夫人到里昂道路总监马布利家做家庭教师。期满后未得到续聘,他只得又回到华伦夫人处。1742年,卢梭携着他多年写的乐谱、歌剧和喜剧剧本以及诗集到巴黎谋生,度过半年,几乎一无所成。1743年9月到1744年8月,他当上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其后,卢梭又在巴黎继续从事音乐、喜剧和舞剧的创作。他所写的一出舞剧,曾在巴黎歌剧院演出,并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卢梭在巴黎的这一时期,周旋于富有和有名望的巴黎人中间。他显然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抑。他与这些人的关系既是疏远的,又是不平等的,只有年青的狄德罗是他唯一的挚友。狄德罗建议他为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的论文。卢梭每星期在帕尼埃·弗勒里饭馆同狄德罗和孔狄亚克共进午餐一次,畅谈各种社会问题。

1745年,卢梭到了威尼斯。他同旅馆的女佣人黛蕾丝·勒·瓦色同居。此后,他终生和黛蕾丝生活在一起。卢梭把他们所生的五个孩子先后全部送进了育婴堂。他这样做,固然由于自己的贫困多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社会重重压抑下感情上的一种病态。社会上为此非难卢梭是个伪君子。

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当伏尔泰已经誉满欧洲各国的时候,卢梭还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他的超人的智慧和勤奋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深深地折磨着他的心灵。1749年,卢梭经历了一生中的重大转折。这一年的盛夏末,他去克桑尼城堡看望被关押的好友狄德罗。途中,他读到《法兰西信使报》上面载有第戎科学院《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的征文题目,一时有感,便构思了自己的卓越论点。他的好友狄德罗鼓励他写作这篇论文。他在此文中把几年来幽禁在心胸里的感情充分地抒发出来了。1750年7月,第戎科学院宣布卢梭的论文获得第一名奖;年底又出版了这篇论文。卢梭立时成了哲学论坛上的著名人物。卢梭在《忏悔录》里写道,第一篇论文的出版和他的突然成名使他决定改变生活方向。卢梭决心放弃对财富和声誉的奢望,而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以后的事实表明:卢梭确实不追求财富,不允许自己成为社交界中的宠儿。卢梭的这种特征使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思想,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

1752年,卢梭写了《乡村魔术师》歌剧的词和曲,并首次向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很大成功。这个作品结合法国集市的喜剧传统与意大利滑稽歌剧的新形式,为法国的歌喜剧作出重大贡献。演出的第二天,路易十五决定授予他一笔年金,但卢梭拒绝前往接受。同年,他的喜剧《娜尔西斯》在法兰西剧场演出。1753年,他发表了《关于法国音乐的通讯》,对法国当代音乐作了尖锐批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1754年夏季,他回到日内瓦故乡,受到热烈欢迎。卢梭重新成为新教徒,并取得日内瓦公民身份。1755年初,卢梭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也是一篇应征的论文,无论是它的思想性和逻辑性都要远远超过第一篇征文,但没有获奖。同年,卢梭完成了《论政治经济学》,这是他应狄德罗的约请为《百科全书》而写的论文。1756年4月,他离开巴黎,迁到蒙英朗西的德比内夫人的宫堡,开始写他的小说《新哀洛绮丝》。这时,非常不幸的是,在他身上出现了受迫害的妄想症。卢梭在这以后,陆陆续续遭受这个病症的严重折磨。

1757年12月,他与德比内夫人绝交,迁到蒙英朗西的另一宫堡,一直住到1762年。1758年10月,他写了《致达朗贝尔的信》,批评达朗贝尔为《百科全书》所写的文章,论述了自己关于戏剧表演的观点。这封信标志了卢梭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在这以前,由于卢梭和狄德罗宗教观点上的对立,已经造成这两位大思想家之间友谊的破裂。卢梭在1761年出版了《新哀洛绮丝》。小说通过平民出身的少年和贵族女儿的恋爱,揭示了不同等级主角的精神世界,揭开了他们之间道德伦理的冲突,猛力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小说大受欢迎。1762年4月,集中表现卢梭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社会契约论》出版。过了一个月,以小说形式出现的关于教育的长篇论述《爱弥儿》问世。这些是卢梭三部最主要的著作。这个时期也是卢梭最旺盛的创作时期。

如果说卢梭的小说《新哀洛绮丝》为卢梭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那末《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爱弥儿》中的《萨瓦牧师的自白》一文,既谴责神学家的谬说,又抨击无神论,引起了百科全书无神论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行政当局的严励谴责。法院下了通缉令。巴黎天主教会发出声讨书。《爱弥儿》在巴黎当众焚毁。《社会契约论》也遭到同样命运。卢梭向瑞士逃去。瑞士当局决定逮捕他,并下令焚毁《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卢梭只好逃到当时受普鲁士管辖的讷沙泰尔,继续受到当地天主教神甫和信徒的咒骂和围攻。对卢梭的政治迫害,进一步加重了卢梭的受迫害的妄想症。卢梭在这里隐居到1765年9月。他写了《致克里斯托夫·德·博蒙的信》,有力地回击了巴黎大主教对《爱弥儿》的谴责。卢梭还发表《写自山上的信》,宣布放弃日内瓦公民身份,严励批驳日内瓦共和国总检察长对他的攻击和下令焚毁他的书籍。这个时期,卢梭虽然遭到法国王室权贵、天主教会、高等法院和哲学界的仇视,但是他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其声誉不下于伏尔泰。1764年9月,卢梭应科西嘉统治者保里的要求,制订了《科西嘉宪法草案》。

1764年,卢梭接到一篇匿名的评论《公民的感情》。它猛烈地攻击卢梭,谴责他是伪君子、无心肠的父亲和忘恩负义的朋友。这封信是伏尔泰写的。伏尔泰同卢梭的不和,从五十年代就已开始。伏尔泰自始至终是个富人,政治上偏向保守主义,他和他的自由派朋友们以为知识就可以改变社会,所以只要和缓地将人民加以教育,加以熏陶就行了。卢梭和他的主张革命的信徒则认为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唯独这种行动才能改变旧制度。伏尔泰不能忍受法国竟有这么多人接受卢梭这种离奇古怪的学说。他尖刻地讽刺卢梭,说:“你看,卢梭那里象哲学家,说他是哲学家,有如说一只猴子像一个人。”卢梭则回击伏尔泰,说他是“不敬神的喇叭手”,“华丽的天才”,“低级的灵魂”。伏尔泰和卢梭之间的激烈争吵,除了这两位大思想家的个人因素外,主要反映了启蒙运动两种思潮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表现得更为尖锐。

正是在极为困难的时刻,卢梭的好友、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他到英国居住。1766年1月,卢梭到达伦敦, 3月迁到伍顿。但是,卢梭所患受迫害妄想症却使他怀疑休谟是企图谋害他性命的人,开始了同休谟的激烈争吵。1767年5月,卢梭惊慌地从英国逃往法国。

卢梭到法国后,在革命初期鼎鼎大名的米拉波侯爵处住了一些时候。以后改名勒努,由法朗索瓦·路易·孔蒂亲王安排住在吉佐尔的特里埃宫堡。在这里,出版了他的《音乐辞典》。1768年,他又突然在惊慌中到了里昂附近的布古安,同黛蕾丝正式结婚,然后又到蒙曲恩。1770年,法国当局宣布对他赦免,卢梭迁往巴黎。卢梭频繁的迁居是为了防止“阴谋者的谋害”。在巴黎,他恢复了真名,并在巴黎的一些沙龙里朗读《忏悔录》片断。

卢梭晚年,他的受迫害妄想症有所减轻,继续写了许多著作。他应威尔霍斯基伯爵之请,写了《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他还写了《一个孤独散步人的幻想》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忏悔录》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不仅以坦率的态度叙述了他的生活史,更重要的是他用美妙的文笔和卓越的才能维护他的学说,回击他的论敌。1778年5月他去爱尔蒙维尔。 6个星期之后,即1778年7月2日,这位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与世长辞了。

卢梭在政治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他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卢梭依据自然法学派的理论,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在这个时期,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而是处于人人自由和平等的状态。随后,财产上的不平等和私有权的确立使人们产生了不平等。国家是由于订立契约而产生的,而人民是订立契约的主体。人民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这是他的思想的精华和基本原则。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君主立宪制度是不可取的。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法律就是公意,君主不能高于法律,在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他要求消除贫富悬殊,但并不要求消灭私有制,说明他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综观卢梭的政治学说,充满了对下层人民和自由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剥削者、压迫者和专制制度的无比憎恨。无怪乎卢梭的政治学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革命党人当作“革命圣经”来指导革命。但是,正如其他学说的命运一样,卢梭的政治学说有时也遭到严重的歪曲,竟被某些人如黑格尔和罗素说成是普鲁士专制政体和希特勒独裁统治的理论基础。这当然违背了卢梭的原意。

在哲学思想和宗教观点方面,卢梭显然要比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逊色。他坚持自然神论的立场,反对无神论。卢梭承认神的存在和神对物质世界的影响,承认不死的、非物质的灵魂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的本源是精神和物质,而精神本源是积极的,物质本源是消极的。因此,唯心主义是卢梭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但在许多场合,他也表达了一些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他的认识论中包含着感觉论的倾向。他认为,我们认识自然界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知识的来源是感觉。

卢梭认为宇宙是被一个强有力而聪敏的意志所管辖。卢梭说:“一个真正的良心就是神圣的庙宇”。他又说:“我信仰神和我相信其他任何真理是同样坚定的。”作为卢梭信徒的罗伯斯比尔正是接受了卢梭的自然神论,而于1793年吵吵嚷嚷地掀起了信仰“最高存在”神的运动。

在教育思想方面,卢梭有着重大的贡献。他在《爱弥儿》论述的教育思想中,有两点很值得重视。

卢梭认为,孩子生下来,是完美的。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今后一直保持儿童的这种完美特质。他的自然教育的观点就是要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自由和独立性,尊重他的个性,研究他的特点,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儿童思考和行动。

卢梭还认为,教育的开头是培育儿童娇嫩灵活的器官,发展感性经验。卢梭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第一个哲学教师是我们的两条腿、我们的一双手和我们的一对眼睛。”卢梭于是得出结论,要学会思维,必须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五官,一句话,必须身体强壮。卢梭说:“先让他成为有力气的人,很快他就成为智力健全的人”。

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卢梭也有重大的贡献。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卢梭反对脱离人民的那种庸俗化和内容空洞的封建文化和腐朽艺术,卢梭主张描写平民的朴素和真实的生活。卢梭在他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中,高度评价普通人的品德,无情揭露上层人物的虚伪,加强了法国文学的民主主义倾向,他反对音乐艺术的贵族化,提倡民主化。

卢梭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是组成人类总宝库的重要部分。



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恩格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