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名句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名句的诞生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咔,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1题诗,宝钗贳2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3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吕滨老·薄幸

完全读懂名句

1﹒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2﹒贳:赊。3﹒回廊:曲折的走廊。

暮春翠楼上,白昼寂寞无聊,梳匀鬓发却懒得装饰红妆。突然听到乌鸦噪啼、黄莺低唱,引起无限新愁在胸中荡漾。记得当年,偷偷拋送一片春心,在花丛间,隔着薄雾与他遥遥相望。相爱日深,便取了角枕题写诗篇,摘下金钗赊酒酣饮,在青苔遍长的深院里共醉梦乡。

怎忘得了当初并肩携手漫步在曲折的回廊下,那圆满的夜月与花儿的芳香​‍‌‍​‍‌‍‌‍​‍​‍‌‍​‍‌‍​‍​‍‌‍​‍‌​‍​‍​‍‌‍​‍​‍​‍‌‍‌‍‌‍‌‍​‍‌‍​‍​​‍​‍​‍​‍​‍​‍​‍‌‍​‍‌‍​‍‌‍‌‍‌‍​。可如今望着迷蒙的暮雨,似乎连蜜蜂跟蝴蝶都充满了愁绪,只剩舒展的芭蕉叶寂寞地对着小窗。却是谁将我拘管关怀?近日无言惆怅,闲来品味古筝的怨伤,泪水沾湿参差的弦柱雁行。相思煎熬得我腰肢渐渐瘦小,心儿跟着杨花柳絮飞向远方。

词人背景小常识

吕滨老(生卒年不详),一作渭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以诗闻名,而词风则婉媚深窈,著有《圣求词》。

名句的故事

《薄幸》一词历来被归于“闺怨”类,因为其内容写的是一位少女对远方恋人的怀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以“芭蕉”、“丁香结”来比喻相思情愁,吕滨老在此也不例外,只是,由“小窗闲对芭蕉展”中的“芭蕉展”三个字看来,似乎少女心中的郎君并不如少女般恋恋情深、愁肠满绪,恰与《薄幸》这个词牌名相吻合。

中国文人似乎也特别偏爱芭蕉,尤其是落在芭蕉叶上的雨滴声,总是能引起一些淡淡愁绪,因此许多人总对“雨打芭蕉”别有一番情愫,就像李清照的一首《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便将“雨打芭蕉”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其实“芭蕉”所代表的也并不全是凄苦的情感,其中也曾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便是清人蒋坦与其才女妻秋芙之间所发生的趣事。秋芙曾亲手在自己园内种了不少芭蕉,但某个风雨萧瑟的秋夜里,她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心中不禁升起万般愁绪。见着妻子竟因此而闷闷不乐,蒋坦便在蕉叶上悄悄地戏题了一首短词:“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当雨停后,秋芙走至园中见了芭蕉叶上的字后,好气又好笑之余,也在蕉叶上填了下半阕:“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中国古代诗词之中,将“蜂”与“蝶”二字叠用的句子可说是不胜枚举,“蜂愁蝶恨”、“蜂媒蝶使”、“游蜂戏蝶”等,都是借由“蜂”、“蝶”的情感或行为来暗喻“人”的情感及行为。像李流谦的《如梦令》:“不饮,不饮,和取蜂愁蝶恨。”黄庭坚的《南乡子》:“寂寞酒醒人散后,堪悲,节去蜂愁蝶不知。”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许多用法中,其实有不少都是以“蜂”来暗指“男性”,以“蝶”来暗指“女性”,就如同用“丁香与芭蕉”一般,既有样的美感,又有特殊的寓意。无独有偶,不只在中国有这样的性别寓意,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方式,例如“维纳斯的镜子”、“马尔斯的箭”也是如此。

在今天,这类的象征用法无论是在诗歌、散文及小说都极为常见,例如著名小说家钱钟书的《围城》一书便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他不仅在作品的标题上就借用了法国的一个谚语:“城堡中的人想出去,而城堡外的人想进入城堡。”并且在具体的内容细节和表现方式上也是很自觉地追求这种象征,因为他借书中主人翁们矛盾的人生关系,来象征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

然而,由于使用象征的写作方式有时会让作品流于晦涩与难解,因此若我们想学习这样的写作方式,一定得多看、多思考、多练习,以免造成“我懂你不懂”的窘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