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一瓢诗话》
一卷,清薛雪著。
薛雪是叶燮的学生,他的《一瓢诗话》在许多问题上阐发了老师的见解。叶燮认为诗人的胸襟是“诗之基”。薛雪在复述的基础上略有发挥,认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叶燮指出:作诗“必先有所触以兴起”,薛雪以自己作“九秋”诗,因大有触发,遂多创获的创作实践,证明“先生之言不虚”,又发挥说:“无所独发,摇笔便吟,村学究、幕宾之流耳,何所取裁?”
薛雪反复强调叶燮关于诗人须有自己的面目,独树一帜,反对摹拟剽窃,寄人篱下的美学观点。认为“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若一步一趋,描写古人,已属寄人篱下。何况学汉魏,则汉魏之唾馀,学唐宋,则缀唐宋之残膏。非无才思学力,直自无志气耳。”又说: “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入。”
《一瓢诗话》对艺术风格问题也有较多的阐发。主张“作诗家数不必画一,但求合律,便可造进。譬如作乐,八音迭奏,原各就其所发以成之。”并且还从不同诗人具有不同个性的角度论证了诗歌风格的多样性,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薛雪在强调诗人须有高尚的胸襟、人品的前提下,而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他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因而一方面反对“偏嗜”,一方面又自称“平自最爱随笔纳忠、触景垂成之作。”他还主张作诗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即使“具敏捷之才”也“断不可有敏捷之作”。
在《一瓢诗话》中,薛雪也阐明了一些与叶燮不同的美学观点。如:对孟浩然、高适、岑参的作品,他不同意叶燮所作的过低的评价。再如,对诗歌的源流,他认为“由三百篇而降”, “日趋日下, 去本一步,呈尽千媸”,所以主张“溯流而上,必得其源”。还如,在诗歌的正变上,认为: “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雪镂月,诗之变也。”薛雪的诗论,基本上是吸收了老师叶燮的美学观点,但以此作了较多的阐述和发挥,其中也不乏有鲜明、独到的美学见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