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书情:柏克莱的人与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美东波士顿访问过两年的我,一直期盼着有机会到美西的汉学重镇柏克莱加州大学访书,而我甚至觉得自己与柏克莱有点缘份。

2006年,偶然有机会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一批属于老金陵大学的英文藏书。金陵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3所教会大学之一,而且是唯一一所可以直升美国研究生院的中国大学,可见其英文教学基本是与美国接

轨的。金大有一大批外籍教师,著名者如赛珍珠夫君卜凯(John Lossing Buck),此外金大前身汇文书院第一任校长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也是鼎鼎有名。我所见到的这批金大英文藏书可能就是从前金大教授的遗存。这批藏书中有一本1936年伦敦出版的Modern Chinese Poetry(《中国现代诗选》)引起了我的注意,要知道文学革命不过是1917年左右才开始,而不到20年时间,中国的新诗就被翻译为英文且在西方出版,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又收集了不少资料,写了一篇研究该书的论文,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上。

再看此书的译者,一位是Harold Acton,一位是陈世骧。对于研究古典文学的我而言,陈世骧非常熟悉,很早就读过他的《陈世骧文存》,但没有想到他还翻译过中国现代诗。陈世骧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后来到美国深造,1947年起任教于柏克莱加大东方语文学系,一直到1971年遽逝。2008年,我到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书库中,意外发现了陈世骧翻译的陆机《文赋》英译本Essay on Literature Written by the ThirdCentury Chinese Poet Lu Chi,最奇的是此书书末还附有书法家张充和先生用小楷书写的《文赋》全文,书法娟丽秀美,一如其人。张充和何以会给陈世骧写字?原来张充和的夫君著名汉学家傅汉思(Hans Hermannt Frankel)曾在柏克莱加大学习和工作过,与陈世骧是同事。二战后,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买到日本的三井文库,其中有很多韩国古籍,其时在东亚图书馆工作的张充和给这些古籍都重新书写了题签。缃帙盈卷,染翰飘香。可惜两次来柏克莱,都没有时间一睹芳泽。2014年3月,我到耶鲁大学拜访孙康宜教授,孙教授是张充和先生的好友,她曾将张先生的题字汇为一书《古色今香:张充和题字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但该书中没有收录充和先生手书的《文赋》。得到我告知的信息后,康宜教授非常高兴,在充和先生去世后所写的纪念文章中特别讲到此事(《与时间赛跑:悼充和》,《书屋》2015年第12期)。

2017、2018年终于有机会两度造访柏克莱,虽然时间都不长,但前后也

有十余日,碰巧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资深馆员何剑叶老师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系友,在何老师的介绍下,我对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的馆藏有了一点了解。

关于北美的东亚图书馆,大家对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关注比较多,这与郑炯文馆长与沈津先生的努力分不开。郑先生将哈佛燕京的珍本善笈全部数字化,上网供全球学人使用;而沈先生以十数年之力,编撰而成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六大册。其实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的宝贝也很多,近年来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好的揭示,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2005年),周欣平、鲁德修先生主编出版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稿钞校本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宋元珍本丛刊》(中华书局2014年版)。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的中文善本中最令人瞩目的藏书还有翁方纲经学手稿五种,包括《易附记》16卷、《诗附记》10卷、《书附记》14卷、《礼记附记》10卷、《春秋附记》15卷;以及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从中国带回的有关“时新小说”的征文稿162篇,如今这些珍贵资料皆已影印出版了(《翁方纲经学手稿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清末时新小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回馈国内学界,可谓功德无量。

不过,何剑叶老师对我说,“其实我们图书馆中一些普通线装书也是很好的”。她特别让我去看江亢虎捐赠的其祖父的藏书。江亢虎(1883—1954)也算个传奇人物,他最早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后还成立了中国社会党。袁世凯上台后,解散了中国社会党,江亢虎也被迫流亡到美国,就在柏克莱加大做了7年的中文讲师(1914—1920)。他在柏克莱一方面教授中文,一方面还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后来还以讲义为基础出版了两部英文书On Chinese Studies(1934)、Chinese Civilization:An Introduction to Sinology(1935)。1916年,江亢虎将其祖父1万3千多册藏书捐赠给柏克莱加大,大大充实了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的馆藏。这批藏书中大多不是善本,故一直可以开架借阅,每本书上都有一帧江氏的藏书票。造化弄人,从前信奉社会主义的江亢虎,后来和汪精卫合作,做了汪伪政府的考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瘐死狱中。不知后来身陷囹圄的江亢虎是否还会记得当初他在柏克莱传播中国文化的日子,如今他的赠书仍无言地放在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的书架上。没想到这些优雅的藏书票后面还有这么多故事。翻动书页之际,不禁感慨系之。

这些年,一直从事日韩汉籍研究,故我对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所藏的日本和韩国汉籍非常关心,而且我知道柏克莱所藏的日韩汉籍品质并不亚于哈佛燕京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购买了日本三井文库10万余册的藏书,极大地丰富了该馆所藏的日韩汉籍收藏。三井文库中包含了曾在日帝时期担任朝鲜总督判事浅见伦太朗(1869—1943)的私人藏书,即所谓“浅见文库”。浅见文库中有大量浅见伦太郎在朝鲜任职期间收集到的朝鲜珍贵汉籍。我一到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何老师就立刻将房兆楹先生所编的《浅见文库目录》、日本学者编的《三井文库旧藏江户版本书目》、韓国学者编的柏克莱藏《韩国古典籍目录》给我看。

三井文库中的日本汉籍并没有五山版、古活字本等珍本善籍,但也有一些宝贵的和刻本汉籍,如宽文三年(1663)刊释道惠的《庐山外集》四卷,此书原本已在中国失传,仅有和刻本传世。又如正保二年(1645)刊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十卷,该书是以日本五山版《冷斋夜话》为底本翻刻的,五山版的底本是元刻本,故而保存了《冷斋夜话》的原貌;而中国流传的多是明刊本系统,文字多有讹误。再如正德二年(1712)刊本《诗人玉屑》二十一卷,该本源自日本的五山版,相比于中国流传的《诗人玉屑》版本只有二十卷,而日本的传本则多出一卷,比较完整。此外,宝历八年(1758)刊本《明史朝鲜传》、元治元年(1864)刊本《大美连邦志略》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史籍。《大美联邦志略》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Bridgman)用中文撰写的介绍美国历史的著作,该书有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墨海书馆铅印本。出版不久,日本就刊行了翻刻本,不过和刻本却将书中有关基督教的部分删除而未刊印,这也是东亚出版史上的一段趣事。

相较而言,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所藏的韩国汉籍质量更高,其中该馆所藏的朝鲜时代士人的文集可以和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收藏相媲美。这些文集全部用汉字写成,展现了朝鲜士人在汉文学上的成就。该馆所藏朝鲜翻刻的中国古籍亦多有宝物,如朝鲜甲寅字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十五卷是朝鲜活字本的精品。陈与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他的诗集在宋代就有注本,即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除此之外,尚有一部刘辰翁的评点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该书在胡注基础上,又加上了佚名所作的“增注”以及刘辰翁的评点。此书有元刻本,但似乎已经失传,现存的朝鲜甲寅字本承袭了元刻本的原貌,也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版本,文献价值颇高,后来日本江户时代还以朝鲜本为底本重新加以翻刻。《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一书而流传三国,成为东亚汉籍史上书籍流动的典型案例。除了刊本之外,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还收藏了不少朝鲜写本,其中就有不少《燕行录》的写本,如李塾的《燕行日录》写本、端居子的《燕行备览》写本、赵濈《花川赵先生朝天录》写本。

柏克莱所藏韩国汉籍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明人蓝芳威编选的《朝鲜诗选全集》八卷,该书刊于朝鲜宣祖三十七年(1604)。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明朝政府派兵援助朝鲜,这其中就有很多明朝文人,蓝芳威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明朝官员、文人积极与朝鲜的士人进行诗文交流,他们也关注到朝鲜的汉诗创作,并将朝鲜的诗文带回中国,编纂成集,现在可见的明人所编的朝鲜诗歌总集就有吴明济的《朝鲜诗选》、蓝芳威的《朝鲜诗选全集》等。据朝鲜李宜显《陶谷集》卷二十八《陶峡丛说》记载:“明万历中有蓝芳威者,随大司马东来,采东诗,裒成六编,名曰《朝鲜诗选全集》。起自箕子《麦秀歌》,止于景樊诗,凡六百首。”景樊即朝鲜第一女诗人许兰雪轩(1563—1589)。蓝书比较罕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但柏克莱加大东亚图书馆则藏有较完整的八卷本。柏克莱藏本是在中国印刷的竹叶纸印本,正宗的明刻本,但后来此书流传到朝鲜,故现存本经过了朝鲜的改装。本书卷一至卷六收录了朝鲜古代众多汉诗,按诗体分卷,而卷七、卷八则主要收录许兰雪轩的诗作,数量在百首以上。年仅27岁就去世的许兰雪轩,通过中韩文人的揄扬,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朝鲜女诗人,当时京师文人“皆喜而称善”,这与吴明济《朝鲜诗选》、蓝芳威《朝鲜诗选全集》对许兰雪轩的推崇不无关系。书比人寿,书也比人行得远。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战败被召回国的蓝芳威,他在中国编纂刻印《朝鲜诗选全集》后,没想到此书最终在中国本土失传,竟奇迹般地流传到朝鲜,最后又漂洋过海安身于美国。

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到,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有一批學术大师,也要有傲人的、富有特色的藏书。其实还可以再加一句,好的大学附近必定有好的书店,特别是二手书店。刚到柏克莱不久,很多友人就推荐我去电报街(Telegraph Ave.)上的Moe’s书店看看。

Moes书店是一家经营二手书的书店,以卖学术书为主。书店门口有几个推车,上面放满各种处理书,全部5美元一本。如果机会好,也能捡到漏,与我同去的一位北大博士生就买到一种中国艺术品的图录,厚厚精装一大册,也就5美元。不过,我刚到Moes书店时有点失望,书店虽大,有好几层,但就是找不到与汉学研究有关的书。难道柏克莱的学者不看中国研究有关的书?要知道柏克莱加大可是美西的汉学重镇呢。我抱着希望一层层地找,终于在顶楼最里面靠墙的书架上找到几架汉学相关的书。大概这种陈列多少反映了汉学研究在美国学术界的真实地位,其实是很边缘化的。不过,令我意外的是,我竟然在此淘到不少好书。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我非常喜欢的书,中文版读了也是爱不释手,这次在Moes买到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版“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索价只要10美元,而且书的品相很好。柏克莱的旧书店怎能没有柏克莱汉学家的身影呢?果然我在Moes与他们相遇了。几年前,我在研究艾克顿和陈世骧时,就读到他们两位与白芝(Cyril Birch)教授合译的《桃花扇》(The Peach Blossom Fan)。白芝教授是柏克莱加大东方语文学系的教授,著名的中国戏曲研究专家,除了英译《桃花扇》,他在美国汉学界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翻译的汤显祖《牡丹亭》(The Peony Pavilion)。后来以青春版《牡丹亭》红遍全球的白先勇就是白芝的学生,不知他对《牡丹亭》的喜爱是否受到老师的影响。这次,我在Moes买到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人的舞台:明代精英戏剧》(Scenes for Mandarins: The Elite Theater of the Ming),而且还是作者的签名本,送给一位名叫Lindy的女士。据何剑叶老师说,Lindy可能是李方桂先生的女儿。

到柏克莱怎能不提另一位鼎鼎有名的汉学巨擘薛爱华(Edward Schafer)呢?早在1995年,他的名作《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就被译介到国内,近年来在程章灿教授的努力下,他的另两部名作《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也已经由程老师在三联书店翻译出版。薛爱华生前任教于柏克莱加大,曾任美国东方学会的会长以及《美国东方学会会刊》的主编,是美国汉学界的标杆式的人物。著名汉学家柯睿教授称他是“过去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从他的学术成果来看,此语并不夸张。薛爱华的汉学研究走的是传统的历史语言研究路数,讲究的是博学恰闻,有点像中国的考证学派,与当今宇文所安教授所代表的唐诗研究风格迥异。换言之,他的汉学研究也体现了美国西部汉学研究的特色,影响了一批学者,如翻译《文选》的康达维教授的研究理路与他如出一辙。薛爱华名气虽大,但我对能否买到他的书并无把握。一是他的书出版都很早,应该已经绝版,二是他的书应该早已卖得脱销了。也算我走运吧,就在我眼光在书架间扫动之时,赫然见到两本精装书:The Vermilion Bird: Tang Images of the South、Shore of Pearls: Hainan Island in Early Times,这不就是薛爱华的名著《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和《珠崖:早期的海南岛》吗?拿起一看,而且是1967年、1970年加州大学出版社的初版本,赶紧收归囊中。据悉,《珠崖》的中文翻译程章灿教授已经完成,即将在中信出版社出版。去年海南岛刚被升格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港,此书中文版的出版,恰逢其时。

就在我准备满载而归之际,我发现四楼还专门隔了一个房间,走进去一看,别有洞天,里面所卖的书大多与亚洲研究有关,而且这些书出版时间更早,所以这些书也更“旧”,也可说更“好”。比如,一进门,我发现一套伯希和所编的《敦煌石窟图录》(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该书共有6卷,收录了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拍摄的敦煌石窟照片,保存了很多莫高窟未被破坏之前的影像。惜哉价格不菲,只能割爱。不过,看到与自己研究有关的书,就不能舍不得钱了。比如这本1912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hinese Poems,封面上印着中文书名《古今诗选》,是一本中国古诗的英译本,译者是Charles Budd。想来这本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品相很好。中国古诗英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今诗选》并不是最早的。1829年,英国汉学家德庇时(John F. Davis)出版的《汉文诗解》(Poeseos Sinensis Commentarii, On the Poetry of Chinese)就译介了李白、杜甫之诗。后来成为剑桥大学中文教授的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 A.Giles)在1898年也出版的《中诗英韵》(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稍晚于《古今诗选》出版的亚瑟·韦利(Arthur Waley)《汉诗一百七十首》(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影响则更大,而提到《古今诗选》一书的学者则不多。

《古今诗选》翻译了55首中国从汉魏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诗歌,比较意外的是,该书还翻译了一首清代诗人郑珍的诗。此书的译诗以唐代诗人为主,不过大多是每人一首,只有陶渊明、李白、杜甫各翻译了5首,其他张九龄、欧阳修、苏轼陆游则各有2首。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经典诗人是怎样的。该书将汉乐府《陌上桑》、《木兰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渼陂行》等长皆译为英语。不管译得好不好,能翻译出来也需要一番功力的。若干年前,好莱坞将花木兰的故事搬上银幕,其中的《木兰辞》用了柏克莱出身的汉学家傅汉斯的翻译,不知傅汉斯当年有没有看过Charles Budd的翻译。除了翻

译之外,书前还有译者写的三篇文章:《关于中国诗歌历史与结构的一些意见》《中国诗歌的技巧》《中国一些杰出诗人小传》。第一篇文章其实是一篇中国诗歌简史,作者介绍了从《诗经》到唐代的中国诗歌的概况,也提到几句宋代诗人,而对宋代以降的诗歌只字未提。作者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一些看法,现在已经成为西方汉学界的共识,如认为六朝是“文学上的颓废时代”(a time of literary decadence),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Poetry)。他还认为杜甫是唐代乃至中国最擅长写作七言排律的诗人,这也是译者的独到之见。顺便说,上面提到的任教柏克莱的江亢虎也与美国学者合译过《唐诗三百首》,题为The Jade Mountain: An Anthology Being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一位身着满族服饰的中国妇人用英文演讲的视频。视频的主人公就是裕德龄。德龄也是位传奇人物,父亲裕赓做过清朝驻法国、日本公使,母亲是法国人。德龄自小在国外长大,精通外语和西方礼仪,因而被慈禧看上。她在1903—1904年间曾在紫禁城侍奉过慈禧两年,与慈禧、光绪、隆裕等人物都有接触。1905年,她离开紫禁城;1907年,与一位美国人结婚,后来定居美国加州,并在柏克莱加大教中文。她曾将在清宫两年的经历用英文写成《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等书,这些书在民国年间就被翻译为中文。不过,我这次在Moes买到她的另一本英文书《老佛爷》(Old Buddha,Dodd, Mead & Company,1928)。此书是德龄关于慈禧的回忆录,书中还附有多张慈禧的照片。该书扉页上印着:“谨以此书献给慈禧陛下,爱我及我爱的老佛爷。”以此可见作者对慈禧的态度。尽管世人对慈禧观感不好,但德龄在书中对慈禧多有回护,说:“对我而言,她是一个和蔼的老太太,她渴望理解,但她从未得到他人理解,因为她实在太骄傲,以至于无法向他人敞露她栖息在传统帝王面具后的部分。”又说她是“正确的人处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我抽着阅读了书中有关光绪百日维新及其后的戊戌变法、光绪之死的部分。从书中可见作者对光绪的同情,以及对李莲英、袁世凯的厌恶,她在书中称袁世凯为“犹大”,西方读者一读就知道是叛徒之意。该书的文笔很好,书中描写了光绪召见袁世凯,袁世凯却跑到天津向荣禄告密,然后二人又到颐和园向慈禧报告,最后慈禧到紫禁城向光绪兴师问罪,这一段的描写很生动。戊戌政变发生之时,光绪见到慈禧的心情如何,史无明载,而《老佛爷》作者因为有机会与光绪接触,故而听到光绪事后的一些回忆。五年后,光绪对德龄说,他见到慈禧时的第一反应是:“I knew instantly that I was lost!”(我立即明白我完了!)光緒被囚瀛台后,据说每天记有日记,但这些日记片纸无存。《老佛爷》明确记载了,光绪囚禁瀛台的日子,确实写有日记,而且数年后还给德龄看过。网上流传的光绪日记中的一段话“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也可以在《老佛爷》中找到出处。光绪的死因一百多年来一直聚讼不已,《老佛爷》专门有一章写光绪之死。书中记载了一个细节非常让人震惊,即光绪未死之前,尚有意识之时,就被下命穿上寿衣。临逝之时,隆裕也来送别,但光绪闭上了眼睛,而且把脸转到墙那边,不肯见她。德龄对光绪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好人,受过极好的教育,但在宫廷生活中缺乏抵制无穷无尽阴谋的能力。粗略翻阅之后,觉得《老佛爷》是研究近代史的好材料,很值得翻译出版。

在Moes待了一个下午,离开时已是华灯初上,尽管饥肠辘辘,但看着手中的“战利品”,不但忘记了饥饿,而且也渐渐沉醉在柏克莱的夜色温柔中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

《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初集》

本书系统整理了1911年以前在岭南地区刊行的24份报刊、1部报刊作品集中的377篇短篇小说,其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既有传统性,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岭南特色。本书还附有导言和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一览表。导言阐明了近代岭南报刊及其刊载小说的发展脉络,刊载短篇小说的基本情况,整理的意义和方法等。

《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初集》(全二册),梁冬丽、刘晓宁整理,平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定价120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