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王勃的诗“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毛泽东读王勃的诗“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

毛泽东热情赞扬、高度评价历史上年轻有为的诗人及其作品‍‌‍‍‌‍‌‍‍‍‌‍‍‌‍‍‍‌‍‍‌‍‍‍‌‍‍‍‍‌‍‌‍‌‍‌‍‍‌‍‍‍‍‍‍‍‍‍‌‍‍‌‍‍‌‍‌‍‌‍。

王勃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四人,在唐高宗时期齐名文坛,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在四杰中是佼佼者,诗文最有特色‍‌‍‍‌‍‌‍‍‍‌‍‍‌‍‍‍‌‍‍‌‍‍‍‌‍‍‍‍‌‍‌‍‌‍‌‍‍‌‍‍‍‍‍‍‍‍‍‌‍‍‌‍‍‌‍‌‍‌‍。 《新唐书》第210卷的《王勃传》中写道: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毛泽东读到这里,用红铅笔画着着重线,流露出对王勃才华的赏识。在一本彻唐四杰集》里,毛泽东在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一文的标题前画着大圈,并写下一条长达一千多字的批注。从批注的内容看,大约写于1958年之后,60年代之前。

毛泽东写这条批注时,对《旧唐书》、 惭唐书》、《唐摭言》、《太平广记》等史书中有关王勃事迹的记载,进行了分析考证,确认这篇文章是王勃“去交趾(安南)路上作的,地在淮南,或是寿州,或是江都。时在上元二年,勃年应有二十三四了”。作《滕王阁序》时,王勃“应是二十四五六”,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十三岁,或是十四岁”。批注写道: “《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诗文,都是在北方——绛州、长安、四川之梓州一带,河南之虢州作的。在南方作的只有少数几首,淮南、南昌、广州三地而已。广州较多,亦只数首。交趾一首也无,可见他并未到达交趾就翻船死在海里了。”批注从王勃的经历说起: “他做过沛王李贤的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驱逐,因为他为诸王斗鸡写了一篇檄英王斗鸡的文章。在虢州时,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批注分析他的作品: “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七世纪的人物,千余年来,多数文人都是拥护初唐四杰的,反对的只有少数。”批注中赞扬道: “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由王勃年轻有为引发,毛泽东在批注中满怀激情地一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从这段批注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对诗人作品所持的历史的、客观的分析态度,也可以看到他对年轻有为的人的热情支持。王勃才华出众,年轻有为,满怀建功立业的壮志,却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和排斥;受压制的处境,使他有机会较为广泛地接触社会各阶层,受到各种磨炼,在作品中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王勃等人致力于改变齐梁以来浮华绮丽的形式主义文风,反对宫廷诗人上官仪等人歌功颂德的淫词丽藻,对唐朝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杜甫称赞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毛泽东说王勃“一生倒霉”, “为文尚骈”,但“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说他“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还有牢骚满腹一方”等等,实是知人之谈。

毛泽东把王勃与之相比的王弼,是三国时魏人。以注释《易经》、 《老子》等著称于世。贾谊是西汉人,著有《治安策》、 《过秦论》等,毛泽东称赞前者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是毛泽东喜爱的诗人之一。夏完淳是明末抗清将领、诗人,著有痈冠草》诗集等。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都提到这些先贤是“英俊天才”、 “少年英发”,并用以激励今人。

毛泽东还圈画批注过王勃其他一些诗。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为友人送别而作。真挚深厚的友情,使他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凝练、富有感染力的著名诗句‍‌‍‍‌‍‌‍‍‍‌‍‍‌‍‍‍‌‍‍‌‍‍‍‌‍‍‍‍‌‍‌‍‌‍‌‍‍‌‍‍‍‍‍‍‍‍‍‌‍‍‌‍‍‌‍‌‍‌‍。毛泽东在这句诗下,连着画了三个圈,在天头上批注: “好”。1966年,他在给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一封贺电中,引用了这一诗句。毛泽东还背诵手书过这首诗,并题写“王勃诗一首”。

《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是王勃用骈体写的诗序,毛泽东也很爱读。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系唐高宗时,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所建。其后任阎伯屿曾于“重九”在阁上大宴宾客。为当众炫耀他女婿的才华,阎伯屿让他女婿事先撰写文章,宴会时却假惺惺地邀请与会者动笔。别人了解他的意图都加以推让,独有偶然赴宴的王勃毫无顾忌地援笔挥毫,一挥而就。阎伯屿为此很恼火,及至读过王勃的文章后,他又不得不称赞说: “天才也。”王勃的这一行为很能说明他的性格和才能。这篇诗序的全文注意对仗,讲究声律,语言精练,有较高的艺术技巧。文章的内容既细腻地描绘了湖光山色,又委婉地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毛泽东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警策的句子后面画着圈。尤其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优美的句子表示了由衷的喜爱。60年代初,他在和子女们的一次谈话中,一边背诵这篇诗序中的佳句,一边评论。谈兴正浓时,坐到桌前,悬肘挥毫,为他们书写下这一具有诗情画意的千古名句,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毛泽东对青年诗人王勃的成就和造诣,给予热情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对王勃短促一生的坎坷和不幸,给予由衷的同情和无限的惋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