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原文】:

敝笱在梁(1),其鱼鲂鳏(2)。齐子归止(3),其从如云(4)

敝笱在梁,其鱼鲂与(5)。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维维(6)。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鉴赏】:

这是一首用比兴手法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奢侈放荡的诗歌,描写生动,揭露深刻,表现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与不满。

《诗序》说:“《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致使淫乱,为二国患也。”显然,诗中所指,确为文姜、鲁桓公一类人。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载:鲁桓公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齐襄公与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两人竟置伦理道德于不顾,私下通奸作乱,实为世人所不容。此事败露后,“公谪之,以告”,文姜竟无悔过之心,反与齐襄公一道将鲁桓公暗自勒死,据《左传》所说,大约在鲁桓公“十八年春”(即公元前694年),齐鲁两国会盟于泺,文姜在车骑、随从的簇拥下,随鲁桓公回到了齐国。文姜至齐后,随及与“齐侯通焉”。此后,他们多次往来,频繁私通。这两个丧失人性、败坏世俗的统治者,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恨。《敝笱》一诗,就是以此为背景写成的。

全诗三章。每章除更换个别词语外,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形成“一唱三迭”的艺术形式。第一章“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意思是说:鲁桓公象破旧的捕鱼竹篓,在拦鱼的堤坝上捉鱼。文姜如同水中的鲂鳏小鱼,破旧的捕鱼篓怎能捉住鱼呢?如今文姜要回齐国会见哥哥,她的随从象云一样多!第二、三章,仅仅改换为“鲂鱮”、“如雨”,“维维”、“如水”,但表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却大不相同。这样更换词语,不仅仅是表现手法上的需要,而且更深刻地把文姜那种来往齐鲁之频繁,随从人马之浩大,淫乱为害之成性,礼义廉耻之不顾的所作所为,一尽字里行间之中。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极为成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诗人以破旧的捕鱼器具“敝笱”作比,喻鲁桓公的愚昧、“微弱”,不能防闲文姜的淫乱作恶;并以第一章的“鲂鳏”(即小鱼)、第二章的“鲂鱮”(即头大肥胖的鱼)和第三章的“维维”(即行相随顺义)作比,喻文姜要依仗齐国势力,无视鲁桓公的管束而放荡不拘、淫乱无度之意。这样设比,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有致,耐人寻味。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说:“齐人以敝笱不能制鱼,比鲁庄公(按,当指桓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从之者众也”。可见此诗比喻手法确为精当巧妙,是古往今来所公认的。从总体上说,全诗又以“一唱三迭”,托物起兴的联想手法,表现出文姜的厚颜无耻、放荡不拘的恶劣品德。诗的每章开头两句,极言文姜在车骑、随从的簇拥下,回齐国私见哥哥的境况。这样托物起兴,反复吟唱,不仅能加强诗的气势,突出中心思想,而且在反复吟唱中,读者会透过字里行间,深层渐化,豁然发现文姜的丑恶灵魂,自然觉得她已经到了淫乱成性、本性难改的地步,人们必然对她产生厌恶、憎恨之情。各章第四句中的“如云”、“如雨”、“如水”,既是比喻,又意存关联,互为因果。王安石《诗义钩沉》引陆农师曰:“其从如云,无定从风而已。云合而为雨,故以雨继之;雨降而成水,故以水继之”,这是以成云致雨,下雨成水的自然规律设比,一是比为文姜之随从由少增多的过程,二是譬喻文姜由淫性到成性,由成性到本性难改的必然结果。诗人巧设比喻,对文姜肮脏龌龊的灵魂揭露无遗,真可谓淋漓尽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