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鸨羽》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原文】: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1)。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2)。父母何怙(3)?悠悠苍天,曷其有所(4)?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5)。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6)?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7)。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8)。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9)?

【鉴赏】:

这是一首徭役怨。主题明朗,选材有力,反复苦咏,怨天尤人。

诗中“王事靡盬”句,三节之中原句重复,“父母”及“苍天”等句,也是易字而重意。这种一唱三叹,使主题集中明确,并且得到加强。这是单刀直入,一刺再刺的写法。

徭役之苦,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废耕误稼,又连环到不能赡养父母的伦理上来。孝道在古代是天经地义的,因之它可以得到各阶层人士的同情。徭役怨自然是统治者反感的,但用耕稼和孝道来负载这个主题,就易于流传,获得共鸣,统治者也就无奈他何了。这又是善于利用对方的口实。

“王事靡盬”,谓有多少王事?从役有多少人?为期有多长?作者没有说。即令是再大、再准确的具体数字,只有统计学上的相对意义。作者以役人目睹的雁阵为兴,就有了文艺的表现、联想意义。“不能蓺稷黍”是春耕春播有失时或废辍的,北雁南归,秋去冬来,役人在途,秋收冬藏也是失时或废辍的。一虚一实,互为张扬,主题的表现就具艺术性了。主画面的内涵就深蕴了。雁的习性只落于沙滩平地,不栖于树木,诗中却言栖在柞树、荆棘、桑树,这只是偶然现象。偶然就是失常,诗人正是巧用这一自然的失常,来反映农事和孝道的失常,对题材真是充分利用了。

诗怨王事,怨在“靡盬”,然在“曷其有所”“曷其有极”“曷其有常”,不是一般的、不是全部否定性的怨,这并非反抗和斗争性不强,而是斗争作到有理、有节,富有策略性。

“悠悠苍天”作者向高高的青天呼唤。青天在上,理应见到役夫之怨,它却视而不见,失去神明之职。诗将怨王事和盼青天结合起来,重在尤人,兼以怨天,怨天为虚,仍然反射到实写的尤人之意。

全诗靠叙陈事理显示役人怨情之深且长,没有激愤之语,是一种平实而深沉的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