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维新甄继祥 【本书体例】
【原文】:
扬之水(1),不流束楚(2)。终鲜兄弟(3),维予与女(4)。无信人之言(5),人实廷女(6)。
扬之水,不流束薪(7)。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8)。
【鉴赏】:
对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看法。诗《序》说:“《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这是指春秋时期郑昭公(名忽)二年(公元前695年),郑国大臣高渠弥惧怕郑昭公忽危己,而借打猎之机“射杀昭公于野”的事。这种说法,朱熹在《诗集传》中早已否定。近人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说:“庄公(郑昭公之父)之子至多,而诗称终鲜兄弟,其为非忽固至明矣。”众所周知,诗《序》中穿凿附会之说,是屡见不鲜的,“闵忽”“无臣”之说是不足为据的。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是写兄弟之间受他人谎言挑拨而发生冲突,兄劝告弟,或弟劝告兄的。我们觉得这种解释,与诗中“终鲜兄弟”似有矛盾,故不敢苟从。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由于男子听信谗言,怀疑妻子忠贞,在爱情出现了裂痕的情况下,女子向男子倾诉衷情的诗。
全诗共二章,二章文字虽有不同,但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头两句都是起兴和比喻相兼的句子。用激荡的流水兴、比挑拨离间者的谗言,用“束楚”“束薪”比喻自己对丈夫的忠贞爱情。说明他们的婚姻关系,象捆得紧紧的“束楚”、“束薪”一样,水流虽急,却是冲不散,流不走的。这类比喻在《诗经》中并不少见,如《王风·扬之水》的前二章,就和这里一样,用了相同的句子。三、四两句是表白自己无依无靠,既没有同族兄弟,也没有表亲兄弟,只有我和你二人,恩恩爱爱,百年偕老。最后两句是指斥谗言的险恶目的和欺骗性,并对丈夫进行诚挚的规劝。这些描写都表现出了这位女子的质朴、坦诚和忠贞。也许有人会认为,有无“兄弟”在古代既可指同胞兄弟,也可指族外兄弟。《诗·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郑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这说明“兄弟”一词除指本家的亲兄弟、堂兄弟之外,还可以指表兄弟(包括姑表、姨表)。“同姓不婚”这是谁都明白的,但异姓表兄妹成婚后的并不少见。诗中的“兄弟”是指表兄弟。说“终鲜兄弟”是为了打消丈夫的疑虑的。于此可见,这位女子在表白自己和规劝丈夫中,还表现出了相当的机智。
这首诗每章首两句,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全篇则采用叠章手法,只换数字,却又步步加深,产生了感情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