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借代修辞手法
[定义]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事物名称临时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换名、代称。临时代替本体的叫代体。
[例释]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因此,借代可以根据本体与代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以下各类:
(1)以部分代整体。选取事物某一部分代替全体。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例1以“朱门”代富贵人家,以“骨”代“人”。
(2)以特征或标帜代。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某方面标识代本体。
例2: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鲁迅《示众》)
例2“秃头”是人物外貌特征,“白背心”是人物服饰标识,以此代特定的人。
特征还可能是由特定语境生成的某种临时相关关系。
例3:前几天,邻居张妈妈的儿媳生了个小孩,我问张妈妈是男是女,她面无表情地说:“生了个六元。”
例3“六元”是某地区发放独生子女费的标准,女孩发六元,男孩发五元。“六元”便成了“女孩”的代称。
(3)以事物的所在所属代。所在所属常是事物的作者或产地,以此代事物。
例4:谈到白话文学,他(胡适)的程度就不如我了。因为他提周作人,我就背段周作人;他提鲁迅,我就背段鲁迅;他提老舍,我就背段老舍;当然他背不过。(陈之藩《在春风里》)
例4“周作人”、“鲁迅”、“老舍”都是作者名代其作品。
(4)以资料或工具代。以与本体相关的资料或工具代本体。
例5:因为当初我们都曾梦想成为文学家,而且还说过酸溜溜的话:要握莎士比亚的笔,不舞拿破仑的剑。(逯耀东《三人行》)
例5“握莎士比亚的笔”代从文,写出与莎翁媲美的作品,“舞拿破仑的剑”代从武,以工具作为代体的一部分。
(5)以专名代泛称。用人或事物的专有名称作为典型性代称,代某一类人或事物。
例6:纯情作家或者生来独眼,或者目瞎一眼,永远只看见林黛玉,看不见刘姥姥。永远只看见所谓纯情,看不见纯情之后的血肉。(颜元叔《林黛玉可以休矣》)
例7:他的眼里永远只有阳春白雪,没有下里巴人。
例6“林黛玉”代多愁善感的人物,“刘姥姥”代劳苦大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例7“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高雅歌曲,现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现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
(6)以具体代抽象。以与本体相关的具体事物代抽象的本体。
例8: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句,她的第一个回答是正史;第二个就是小说了。(张爱玲《流言》)
例8“正史”代事实,“小说”代编造的虚构故事。
(7)以结果代原因。以结果代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例9:我也没有你们那样恶嫁,个个去捧棺材板!(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例9“捧棺材板”是“恶嫁”的结果,“恶嫁”在文中指的是“嫁给糟老头儿”,这是“捧棺材板”的原因。
由于事物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因此,借代还可能存在其他方式。此外,代体与本体间可能存在多重关系。
例10: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朗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巴金《能言树》)
例10“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贫民,既是部分代,又是特征代
[辨析1]借代与避实。见“避实”条。
[辨析2]借代与号代。见“号代”条。
[辨析3]借代与换算。见“换算”条。
[辨析4]借代与借喻。共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或代体代替本体。区别是:
(1)构成的基础条件不同。借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某种相似点,而相似的事物常常不止一个,因此,喻体可能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借代的构成条件是本体与代体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本体与代体之间有某种必然关系。
(2)隐含的转化形式不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只是本体不出现,直接以喻体代替本体,所以可以补出本体;借代的本体与代体之间不存在相似关系,所以无法转换。
[辨析5]借代与巧代。见“巧代”条。
[辨析6]借代与深言。见“深言”条。
[辨析7]借代与象征。见“象征”条。
[辨析8]借代与喻代。见“喻代”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