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吉馀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闫选
这是一首写闺愁的小词。汤显祖在其评本《花间集》中说:“平声绝句以入乐府者,非《杨柳枝》、《竹枝》,即《八拍蛮》也。”显祖此言,似只是就声律而发,细读此词,毕竟与绝句韵致有别,确是词作无疑,不可以绝句视之。
前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与“泪”对其妆饰的破坏。黛,青黑色颜料,古时妇女用以画眉。烟,烟熏所积的黑灰,在此指眉上所敷的黛色。惨,通“黪”,指颜色黯淡。二句大意为:愁眉紧锁,使得画眉之黛色显得黯淡;泪水飘零于脸上,脂粉无法抹匀。粉黛梳妆,本是女子最驾轻就熟和乐此不疲的事,但由于愁与泪的干扰,却使女主人公不能很好地梳妆。说是愁泪所致,实际是写闺愁使人无心于此,从而写出女主人公心绪之欠佳。这样的处理,要比直接写来显得形象、具体。后二句是为前二句之表现探寻所以如此的原因。第三句的“缘底事”故设一问,然后在第四句作答。设问、作答,本是诗文常用之法,但此处之问答的处理,有其巧妙之处:问,不是他人向女主人公发问,而是女主人公向“憔悴”发问,一股对镜自怜的孤独之感便隐隐表现出来了;而“憔悴”本身自不会答,女主人公又并不代答,却借他人之口答道“不宜春”。这样的回答,从他人之口而出,这本身就带有了隔靴搔痒之嫌。同时,词中言“遇人”,不言“问人”、“求人”,带有随便听听的漠然意味。“推”,推算、推测,也带有不确定色彩。也可以是“推托”、“推诿”。词中用这样的手法,曲折表示“憔悴”并非由“不宜春”所致。这两句具有后来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中所写“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艺术效果。
闺愁诗,古来不少,闫选此作中的人物有其特色。试以闫选之前的名诗人王昌龄《闺怨》和闫选之后的名词人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为例,进行一点简单的比较。王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心中思念着去“觅封侯”的“夫婿”,但却强作宽心,还要“春日凝妆上翠楼”,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人物形象活泼开朗。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即词人自己)由于思念丈夫而懒于梳妆,她“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人物形象清醒冷静。而闫选笔下的女主人公则既无王诗中人物的开朗,又非李词中人物的清醒,而是欲妆不能,且不知自己到底为了什么竟弄得如此憔悴,她的形象是迷惘痴迷,这样的形象在闺怨诗中并不多见,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