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按照宋代官制,文臣分京朝官与选人两类。选人是指地方初级官员,分七级,提拔称“循资”,各级的地方官员要政绩考满,并且有足够的上级领导推荐,才能“磨勘”选调为京朝官。选人经过磨勘后合格者升为京官,这就是所谓“改官”。而由京官磨勘升为朝官,称为“转官”。

一般而言,选人要经过三任六考的磨勘,也就是每任三年,每年一考。此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柳永由正监盐场奉调任泗州判官,仍然是地方幕职。

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安公子》

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驶,蛰居舟中,抑郁无聊。汀洲之上,采摘香草翠羽的少女已经离开了。只有一双双水禽鸥鹭立在水边。柳永由鸥鹭成双,想到自己独处孤舟,一种深深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远远望去,几点渔灯在长满芦苇的水滨时隐时现。停在岸边的渔船上,几个人在议论今夜归程远近,不时指点着前面的一片如烟树林。通过“道去”和“遥指”两个动词,在细节上写了舟人的语言和动作,有一种真切的现场画面感。

长期在外为官,已经成了寄居他乡的羁旅之人。倚靠在短樯边眺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云水关山让人迷失了方向感,难以判断乡关何处。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了。真是物是人非,令人伤感不已。离情别恨而归期无定,耳畔传来那杜宇声声啼叫,劝人归去,心中愈觉难堪。

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宦游羁旅中的柳永已经颇有归去之心了。耳畔的声声杜宇鸟鸣,如一阵阵催人的心跳。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凤归云》

那城西的郊外,那凉爽的空气,已经是秋天了,使人有了那寒冷肃杀的感觉。柳永走在小路上,黑夜已经阑珊了,白天就要来临,正是破晓时分。天气更是寒冷了。所以“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凉风吹在衣襟两袖之中。抬头一看,天边有几点残星,而且有一个陨落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明亮的流星的光线就在树林那边沉没了。

他在路上奔走已不是一天,今天又是破晓的鸡声唱过。阳乌,神话传说太阳里有一只三足乌,这里指太阳。太阳的光影透露出来了,“阳乌光动”。太阳本身还没有出来,山的那一边隐隐有日光的光影慢慢地显现。黑夜之中,路都是迷蒙看不清的,在破晓的光影之中,才逐渐地分辨出要走的山中崎岖的小路漫长遥远。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这是柳永的悲哀。为了谋生,奔波于道路之上。相传柳永一生生活在这种贫穷困苦的路途奔波之中,这就是他的“驱驱行役”。行役,不是游山玩水的旅行,所以叫作役。是为了公家的差遣,派你到什么地方去。虽然很遥远,你能不去吗?一生都奔走在路上,驱驱行役。而人的年华有限,是“苒苒光阴”,我们的年华就在路途的奔波之中消逝了。而这种驱驱行役不就是为了赚一口饭吃吗?为了像苍蝇头那样一点点利禄,而得到的那个名位,则是蜗角功名。蜗角语出《庄子》:“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庄子·则阳》)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总而言之,这么微薄的功名利禄,是蝇头利禄,这么卑微的职位,是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就为了谋一糊口的饭,奔走在驱驱行役之中,任凭苒苒年华消逝了。这算什么样的生活?是“漫相高”。

“抛掷林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原本他希望像古人常常说的,将来功成业就,可以隐居,终老在林下。可是他现在有这样的资格吗?没有!抛掷了林泉之下的生活,没有资格享受这样美好的安逸生活。狎玩尘土,我所亲近的就是路途上奔波劳苦的生活。“壮节等闲消”,我当年那种伟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虽然我自己没有林泉隐居,但是大自然有五湖的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会有一天,我一定真的不再奔走,归去终老过渔樵的生活。这是柳水在羁旅行役路途上的悲哀。

事实上,柳永一生都纠结于白衣与仕宦、进取与退隐之间。

当置身于风月之中时,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能真正挣脱功名之念的牵绊,去寻找超脱现实的理想自我。当他历经流离、倦于宦游时,常常怀念当年在京都的歌宴生活,甚至生出归隐林泉之想。然而,随着年岁渐增,他已经在功名路上无法回头了。为了仕途进取,他曾经写过许多干谒投献之作。如《望海潮》、《一寸金》《永遇乐》等,都是投献给杭州、成都、苏州等地的地方官的,希望获取改官升迁的机会。

很快又一次机遇降临了。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秋,天上出现了一个吉祥天象:“老人星现。”

老人星,其位置偏南,人们也称之为“南极老人星”“南极仙翁”。在我国北部看不到,只有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方,才能在短暂的时段里在低低的南天看到它。中国古代占星家认为,老人星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见到了这颗星,将预示着国泰民安。

时值大病一场之后,刚刚恢复健康的仁宗很高兴。入内都知史志聪曾在陕西做地方官时,曾与柳永有旧交。他对这位困顿潦倒的才子颇为同情,就乘机让柳三变以教坊进奏的新曲《醉蓬莱》填一首应制的贺词。柳永正为自己沉沦下僚不得意而苦恼。得知此事自然不敢大意。他精心揣摩构思以后,提笔填就一首《醉蓬莱慢》: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醉蓬莱慢》

大意是:千里平川,树叶萧萧落下,有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凉爽的秋天,刚下过了雨。华丽宫阙高耸入云,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美好气息。玉石台阶的旁边,深黄的菊花是那么柔嫩,淡红的木芙蓉花正在怒放。大殿玉宇纤尘不染,金质的承露盘中汇聚了仙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正值天下太平,日理万机的皇帝有更多闲暇。在这澄明清澈的夜色中,计时的漏壶滴水声远远传来。在南天的群星中,象征吉祥的老人星出现了。在这样美好的时刻,皇上出来巡游,他的车驾在哪里呢?只听得弦管乐合奏的清亮声音。此时此刻,太液池的波浪开始翻滚起来,宫中披香殿的帘子也卷起来了,明朗的月光下,轻风细细吹来,此情何极!

词中色彩鲜明、声味谐美,首句就化用了南朝诗人柳恽《捣衣诗》中的诗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这些都看出柳永创作这首词所用的心力。人读此词,皆称精妙绝篇,以为寿词繁浩,无出其右。而他自己也颇为自得。

柳三变作好词,将词作交给入内都知史志聪,呈给仁宗皇帝。然而,宋仁宗拿起词来,看到开头一个渐字已经不悦,“渐”有指皇帝身体不豫之意。皇帝病危叫“大渐”。显然有不祥之感。

当宋仁宗看到其中有“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时,感到有些眼熟,猛然想起自己为父亲宋真宗赵恒所写的挽词辞意竟然相合,当下不禁变色。当他最后读到一句“太液波翻”时,终于忍不住发作起来,说道:“为什么不说‘波澄’?”然后一把将词笺掷于地上。

“太液波翻”,是波涛翻卷、动荡不宁之象。皇帝禁宫后苑有这样的景象被视作不祥。所以宋仁宗便问为什么不用“波澄”。水波澄明,有天地澄静、河清海宴、万方祥和之意。正好应了老人星之兆。就这样,柳永阴差阳错地再次失去了改官的机会。

此事在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事志》中有记载:柳三变……皇祐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菜》,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菜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一次改官的机遇就此与柳永擦肩而过,而且“自此不复进用”。此事过后,柳永心情郁闷,大病一场。据说柳三变改名为柳永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关于柳永改名一事,一直有各种说法,聚讼纷纭。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柳水,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词……永亦善为他文词,而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后改名三变,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叶梦得说,柳永年轻的时候不谨慎,经常到烟花场合去留恋,又写了不少艳词,结果名声很不好,甚至影响到他的仕途,所以他要抛去旧名字,表示要与旧生活彻底决裂。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就说得更清楚明了:“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柳三变中了进士后,朝廷对他很不信任,不任命官职,后来改了名字,才给他一个官去做。在《后山诗话》中有云:“柳三变……会改京官,乃以无行黜落,后改名永,仕至屯田员外郎。”

同时也另有资料表明,此前柳永一直名叫柳三变,字景庄。正是因为这场大病初愈后,给自己改名永,字耆卿。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柳三变,景祐未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

可见,“柳三变”改名“柳永”,表字“景庄”改为“耆卿”,除了前面为了应试科举一说,还有因生病而祈求健康延年一说。永,意为健康长寿之意。“耆”者,老之谓也。可见,到晚年多病才更名为柳永。

庆历三年(1043年),通过各种官员层层考核,柳三变终于熬到可以改官的资历了。

但是,没想到吏部以“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而不放改官。柳永感到无奈,便去找当时的宰相晏殊。想不到,在晏殊那里又让他碰了一次钉子。“晏公(殊)曰:“贤俊作曲子吗?”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想不到,会被晏殊这样奚落一番。柳永无言以对,只得默默地退出相府。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著名词人。有词集《珠玉集》。他自幼天资聪敏,有神童之称。他15岁应廷试,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复试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正字。真宗十分倚重晏殊,“事无巨细,皆咨访之”;不久又升他为翰林学士。晏殊的词自有一种富贵气象,好尚高雅,追求脱俗,即使在歌筵酒席、花间尊前,偶而即兴挥毫,主题不离男女离情相思,也往往有所寄托。

由于柳永长期沦落市井,流连坊曲,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难免受市井文化影响,把市井人物的情思欲念,生动活泼的俗语俚辞,大量运用于词中。他又经常应歌女约请作词,供她们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在高雅的士大夫看来,柳永的词格调自然不高。

庆历八年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宋仁宗根据范仲淹的奏议下诏:“臣僚举职官,州县官充京朝官,判、司、薄、尉充县令……”

柳永申雪投诉,到了十月方才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此灵台令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灵台县令。所谓“西京灵台令”远承周文王建灵台立丰都的古风雅名。宋人所称“西京”指洛阳而非长安。宋仁宗授柳永为西京灵台令,就是派他做西京洛阳教坊使。虽为太常博士,实类中官近臣。灵台令职务是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唱歌、舞蹈、百戏等的教习与演出,以及涉及节日、盛典上的文娱活动。对于精通词曲的柳永来说,这也算是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了。

这在有关史料中有所记载。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六引柳永之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残文:“叔父讳永,博学,善属文,尤精于音律。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阙下,召见仁庙,宠进于廷,授西京灵台令,为太常博士。”

庆历八年(1048年),在西京灵台令任上,他写下了一首《凤归云》:

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向玳筵、一一皆妙选。长是因酒沉迷,被花萦绊。

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正欢笑,试恁暂时分散。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金谷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平康巷陌,原本指唐时长安城平康巷,这里应代指秦楼楚馆聚集之地。羁旅在外的柳永,尝尽了为名声和官职奔波的辛酸,觉得人生把这稍纵即逝的光阴都用在追名逐利之上,实在是很悲哀。于是,他常常回忆京都里的生活,与京都佳人天各一方的惆怅却又涌上心来。

皇祐五年(1053年)年近七十岁的柳永升为屯田员外郎。这是他最后一个官职,世称“柳屯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