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题解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山锁洪流,地势险峻,是六朝著名的军事要塞。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句解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西晋时的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金陵”,吴国都城。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降幡”,降旗。“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评解
这首诗是“唐人怀古之绝唱”,历来受到好评,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像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格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和哲学家。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精练含蓄,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