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景华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
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
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
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
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
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
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虹——
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
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
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
闻一多
闻一多在四十年代编《中国新诗选》时,将《一个观念》与《发现》改题《诗二首》。1925年夏天,诗人从美国回来,正值“五卅”运动期间,诗人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如一潭“死水”般的祖国,无比痛心。他希望祖国富强,希望用新的国家观念使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使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诗中的“一个观念”,实际上是他理想的爱国观念。再具体说,就是一个关于祖国古老文明的观念,一个关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观念。“观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诗人却在抽象的概念中浸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使其形象化。首先,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把祖国古老文明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亲切的称为“你”,而诗人就在祖国的怀抱中来倾诉衷肠,读后使人感到无比亲切。其次,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诗的开头四行便使用了七个比喻,用倒装的句式发问:“你是什么?”,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暗喻给以回答:你是令人回味值得探究的,你美丽可爱甚至近于谎言,你催促着人们不断地思考问题,你是如此吸引人致使人眼花瞭乱,你是那么神圣庄严又使人感到亲切无间,你能点燃人民心中强烈的火焰,你原本是那样深沉动人而今却被人所埋没,只发出微弱的声音。通过这些比喻,幻化出一个形象可感的、雄阔的“观念”。接着仍然是用比喻,“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诗人毫不怀疑自己一生下来就是中国人,也就是说自己是这个“观念”的一部分,诗人把祖国比作海洋,而自己则是海洋中的浪花;祖国是一曲动听的乐章,而自己则是乐章中的一个节奏。接着又把祖国的古老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比作“横暴的威灵”和“绚缦的长虹”,是那样威力巨大、光彩夺目甚至使人降伏于它,也就是说诗人与伟大的祖国溶为一体了。
最后三句诗人直抒胸怀,诗人完全倾倒于祖国的怀抱中(五千多年的记忆),而且紧紧地拥抱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你是那样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又是那样美丽动人,到此诗人的感情升华到顶点而结束全诗。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由于一连串生动比喻的运用,使抽象的“观念”化成了具体地形象化的、可以触摸到的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使我们受到鼓舞感到自豪。
在艺术形式上除了体现《死水》的整齐风格外,又有独创性,诗不分节,一气呵成,这就较好地顺应了一发而不可收的激情,同时也较好地把众多、分散的意象连结成统一的整体,较好地表达了诗的主旨。诗歌的韵脚也灵活多变,两句押一韵,且韵脚在不断地变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