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案例
每年7月7、8、9这3天,是我国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日子。高考一过,虽然紧张的情绪能够得到稍许的放松,但还必须面对老师、父母、亲朋好友反复提出的同一个问题:“考得怎么样?能打多少分?”事实上,每个参加高考的考生自己又何尝不想知道自己能打多少分呢?然而,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是很不相同的。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好、高考分数高的优秀生不仅成绩一流,而且他们对自己考分的评估能力也堪称一流,他们在考试后自己评估的分数与实际得分常常相差无几。而学习成绩差、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对自己考分的评估与其实际得分常常相去甚远。面对他人的一再追问,差生常常回答说:“反正能答的我都答了,对不对不知道。”
分析
优差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评价上何以有如此差别呢?除了他们在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有差别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各自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自知力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不同。
何谓“元认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不仅是认识自己的认知加工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活动。例如,我们上课时,通过记笔记使自己的思想不开小差,表明我们对自己注意的认识和体验,也表明我们认识到该如何控制注意。
元认知包含三个组成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即了解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及与之有关的知识。比如,成年人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相当正确的估计,而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能力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则有较大差距,这说明儿童这方面的元认知知识不如成人。
元认知体验即指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比如,上课时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开小差了,答卷时感到很容易,对自己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等。
元认知监控即运用自我调节机制控制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元认知集中地反映在学习策略的自我监控上。比如,上课记笔记使自己思想不开小差,是对付注意分散的一种策略;为了上课保持清醒的头脑,决定喝一杯浓茶,也是在运用策略进行自我调节;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条件下,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活动、组织、精细加工、记忆术等策略也是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总之,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对自己学习的认识加工活动进行积极的、自觉的计划、调节和评价。
心理学家白莫曼和玛廷日·帕里斯研究发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包括十个类别,即:(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质量及进度进行评价;(2)组织和转换: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学材料进行内部或外部的重新调整;(3)目标制定和安排: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有关步骤、时间及操作行为作出安排;(4)寻找信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发的努力从外界获取对完成作业有帮助的信息;(5)记录:学生努力去记录有用的信息和结果;(6)环境结构:学生努力选择或安排好物质环境以便使学习更易进行;(7)自我奖励:学生对成功或失败进行自我奖惩;(8)复述和记忆:学生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实践去记忆材料;(9)寻求社会帮助:学生努力地从同学、教师及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10)复习记录:学生努力地重读笔记、考卷、教科书,为下一次班级考试做准备。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这十种关于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和总体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呢?
1.树立主动使用自我监控策略的意识。
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的种类很多,除了上述介绍的十种策略外,还有一些,如检验并修改实现目标的策略、集中注意的策略等。不管是哪一种策略,我们应认识到这种策略的存在,形成有关的策略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学会对自己的学习作自我评价。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能力,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必要的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评价。学习自我评价有助于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比如,考试之后对自己的成绩先自己估个分数,然后与实际分数相对照,如果误差较大,就要进一步寻找自己在知识学习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认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上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弥补措施,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作自我分析、判断和评价,其结果必然是提高我们对学习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