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乔珂同学:

你好!

你在答卷中提出:“大学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大学生涯中,您得到的最大一笔财富是什么?”我愿意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一、母校给了我们“艰苦的磨炼”

在母校学习期间,适逢国民经济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吃的是“菜包饭”,喝的是菜叶子汤。半饥半饱,还要到建校工地提灰、搬砖、推车。中文系党总支郝书记激励大家:“人要有一股子气,没有这股子气,就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我常想,为什么郑州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特别坚强?为什么多数毕业生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有勇气、有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历尽艰辛,终生不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校重视对学生进行艰苦的磨炼。这是意志的磨炼,这是耐力的磨炼,这是作风的磨炼,这是品格的磨炼。这是母校给我们的一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二、母校激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方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母校老师抛弃了“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采用启迪式、探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容易发现世间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母校给我们的第二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三、母校促使我们养成了学习爱好和习惯

1960年刚一入学,我就被学校图书馆60多万册藏书吸引住了。半个多世纪以前,喜欢读书的学生会被说成走“白专道路”。就在这一背景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在广州发表了一篇讲话。他说:“帝国主义是个敌人,封建势力是个敌人,愚昧——几万万人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知识,也是很大的敌人。”“不重视专业学习,我们国家的科学文化就将永远落后。”这篇讲话传到郑州大学以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全校很快就兴起了学习热潮。教务处把北京大学中文系500种“阅读书目”印发给全校师生,供大家选读。图书馆延长了开馆时间;开架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浓厚的教学和科研空气、良好的阅读环境,为我们开启了“知识之门”。白天,除了上课,我就到开架阅览室读书;夜晚,把从图书馆借来的小开本图书带到宿舍,仔细阅读;星期日早饭后步行到河南省图书馆,涉猎中外名著,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的读书爱好未改、阅读兴趣未减。这是母校给我们的第三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三笔精神财富”伴随着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让我终身受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3月5日

1964年7月11日,郑州大学中文系64届5班同学毕业前夕与部分老师在文史楼前合影留念。后排右六为作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