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上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译文】 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作“道”。传继此道(发扬光大以开创万物)的就是“善”,蔚成此道(柔顺贞守以孕育万物)的就是“性”。仁者发现“道”有“仁” 的藴存就称之爲“仁”,智者发现“道”有“智” 的藴存就称之爲“智”,百姓日常应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君子所谓“道”的全面意义就很少人懂得了。(天地的“道”)显现于仁德(而广被宇宙间),潜藏于日用(而不易察觉),(在自然无爲中) 鼓动化育万物而与圣人(体“道”)尚存忧患之心有所不同。(然而圣人努力效法“道”,他的)盛美德行和弘大功业也算至极无比了! 广泛获有万物叫作弘大功业,日日增新不断更善叫作盛美德行! 阴阳转化而生生不绝叫作变易,画卦成爲天的象徵叫作乾,画卦倣效地的法式叫作坤,穷极蓍数预知将来叫作占筮,通转变化叫作(天下的)事态,阴阳矛盾变化不可测定叫作(微妙的)神。
【注释】①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以阴阳变更释“道”的概念,即指出事物矛盾对立、互相转化的自然规律。《本义》:“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②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传继,指“乾”发挥此道、开创万物;成,蔚成,指“坤”顺承此道、孕育万物。这两句是把前句义旨化爲两个角度阐述,即揭明“阴”、“阳”在“道”这一範畴中的独立作用。《本义》:“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 ③故君子之道鲜矣——鲜,少,文中指“知者甚少”。这句承前三句而发,说明“道”的涵义,仁者偏见于仁,智者偏见于智,百姓寻常应用却不知不觉,因此“君子之道”就少有人懂得。程颐《经说·易说》:“在衆人则不能识,随其所知,故仁者谓之仁,知者谓之知,百姓则由之而不知。故君子之道,人鲜克知也。” ④显诸仁,藏诸用——这两句说明“道”显现于仁德,而潜藏于日用,即上文“见仁”及“日用而不知”之义。《正义》:“言道之爲体,显见仁功、衣被万物,是‘显诸仁’也”;“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 ⑤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不与圣人同忧,犹言“与圣人之忧不同”。此句揭明天地之“道”化育万物与“圣人”体“道”爲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无爲,后者是有爲而未免忧患,故称“不同”。《正义》:“言道之功用能鼓动万物,使之化育,故云‘鼓万物’;圣人化物不能全‘无’以爲体,犹有经营之忧。道则虚无爲用,无事无爲;不与圣人同用有经营之忧也。” ⑥盛德大业至矣哉——至,极。此句主语是“圣人”,承前文而省。意指“圣人”体“道”虽有爲有忧,但能努力奉行,其德业必至爲盛大。《正义》:“圣人爲功用之母,体同于道,万物由之而通,衆事以之而理,是圣人极盛之德,广大之业至极矣哉。于行谓之德,于事谓之业。” ⑦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此释“大业”、“盛德”之义,说明“圣人”之“业”在于广泛获得万物的归附,其“德”在于日日增新、不断更善。《集解》引王凯沖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 ⑧生生之谓易——生生,阴阳转易相生;易,指《周易》的变易思想。此句以下,结束对“道”的泛论,而集中揭示《周易》体现的“阴阳变化之道”。《集解》引荀爽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正义》:“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前后之生,变化改易,生必有死;《易》主劝戒,奖人爲善,故云‘生’,不云‘死’也。” ⑨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成象,犹言“成天之象”;效法,犹言“效地之式”。这两句说明乾坤两卦的画成,正是天地阴阳的象徵。《正义》:“画卦成乾之象,拟乾之健,故谓卦爲乾也”;“画卦效坤之法,拟坤之顺,故谓之坤也”。⑩极敷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数,指《易》筮中的蓍策之数(见第九章“大衍之数”注)。这两句说明《周易》的占筮所体现的变化象徵。《正义》:“穷极蓍策之数,豫知来事,占问吉凶,故云谓之‘占’也。”又曰:“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凡天下之事,穷则须变,万事乃生,故云‘通变之谓事’。”(11)阴阳不测之谓神——此句总结上文,说明阴阳变化的神妙,不可测定,即前章“神无方而《易》无体”之义。《韩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正义》:“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
【说明】以上第五章。
此章主要论述“一阴一阳之谓道”。前半部分泛论“道”的蕴义,后半部分辨析《周易》中“阴阳变化”之理的体现。全章以“阴阳不测”作结。在当代“量子力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爲“测不準定律”;从哲学的角度看,此定律之所以谓“测不準”,正由于宇宙间万物时刻都在矛盾对立中变动(参阅《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序》引李政道语)。以此与“阴阳不测”之义相对照,可知《繫辞传》提出的这一命题,实涵有至为深刻的辩证观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