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第十九
兑下坤上
临为尊贵者屈就卑贱者,阳刚下临阴柔;也就是以尊降卑、以刚临柔的意思。临卦由兑、坤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兑为泽,坤为地;下兑上坤为泽上有地,泽上的岸地与水相接,临近于水,所以为“临”。
从爻象来看,初九和九二为刚爻,表示阳刚逐渐上长而强盛;且九二以刚爻居下卦中位,上与六五柔爻相应,依照《易经》以阳刚为尊,以阴柔为卑的体例,表示阳刚下临阴柔,乃是以尊降卑。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在临卦里,阳刚浸长而得中位(即九二),表示乾阳刚健之道逐渐兴盛,所以说“元亨,利贞”。这就是说,阳刚盛长至第二位而逼临阴柔,正是阳长阴消的时候。从卦德来看,兑为说(通“悦”),坤为顺;阳刚能以和悦温顺的态度,降尊下临阴柔,所以大为亨通,而以固守正道为有利。
“至于八月有凶”应当与复卦卦辞“七日来复”一起解释。从数字来说,“九”代表阳刚盛极的老阳,“八”代表阴柔初长的少阴;“六”代表阴柔盛极的老阴,“七”代表阳刚初长的少阳。“日”代表阳,而“月”代表阴。“八月”表示阳刚盛极而衰,阴柔初生而浸长。“至于八月有凶”在于告诫人们,当阳刚兴盛的时候,应当思虑即将衰退的危机;在天下大治的时候,应注意潜在的祸端;身处安乐的环境,应以危难的发生为忧;正值势力盛长的时候,应以消退为戒。
例解 春秋时代,晋国悼公因为帮助郑国解除遭敌国侵略的危机,从郑国获得大批礼物。当悼公分赠这些礼物给功臣魏绛时,魏绛向他告诫:虽然晋国如今国泰民安,但在接受这些礼物的同时,也应该以国家尚有许多建设尚未兴举为忧。魏绛的话语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临卦卦辞“至于八月有凶”的警语不谋而合。
初九 咸临。贞吉。
“咸”为无心之感,也就是出于天理本然与内心真诚的感应,并非以私心相牵系。“咸临”表示阳刚迅速地下临阴柔。在临卦中,阳刚盛长,两个刚爻下临四个柔爻,阳刚上往而与阴柔互相感应,所以初九和九二两刚爻都有“咸临”之象。初九以刚爻居阳位,当位得正,上与六四近君大臣相应,既秉持正道,又受到在位者的重用,抱负得以实现,因此得吉。
例解 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家郭守敬(1231—1316)年轻时即怀抱为国家求富强,为人民谋福利的远大志向,且学识渊博,尤其专精于天文、地理,因此得到当时左丞相张文谦的赏识。张文谦三番两次推荐郭守敬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于是举用郭守敬治理水患兴修运河,编制历法,都收到良好的成效。郭守敬胸怀大志,兼有才华,又得到在位者的提拔,得以实现理想,可谓“咸临,贞吉”。
九二 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以刚爻居下卦中位,上与六五相应。当阳刚进长而逐渐兴盛的时候,刚中的九二贤臣感动中顺的六五君王,于是受到君王倚赖,得以实现理想。九二具有刚中的美德,理当得吉;初九则以刚健守正而得吉。“无不利”意指九二将有一番作为,无往不利。
例解 战国时代秦国昭襄王在位初期,穰侯和太后掌握实权,令昭襄王苦恼不已。后来范雎晋见昭襄王,一语道出秦王的心结,并陈述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大受感动之下,起用范雎为相。犹如爻辞“咸临,吉,无不利”。范雎以安邦定国的才能获得昭襄王重用,帮助昭襄王夺回大权,建立威望,然后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无往而不利,使秦国的实力日益壮大。
六三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既不当位,又不处中位;且以柔爻乘于九二刚爻之上,形成逆比;而与上六柔爻又相敌无应。六三是下卦兑体的主爻(兑为说,即喜悦),行为不中不正,以甜言蜜语取悦而下临他人。六三居上位却口出美言,以取悦在下位者,大为失德悖道,所以说“甘临,无攸利”。但是,当阳长阴消的时候,六三柔爻若能以柔乘刚为忧,顺应阳刚渐长的时势而退避,等待阳刚往上发展,则可免除过咎。
例解《礼记》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这是指大夫到了七十岁,体力与智力已不胜负荷繁重的国事,应该告老退休,让朝气十足的年轻一辈有上进的机会。然而,往往有许多官员,虽已老态龙钟,不可能再有所作为,却紧握大权,贪恋权位,对于极具潜力的后辈,每每授以无足轻重的闲官,企图收买人心。这种“甘临”的行动必然受到众人的非难。唯有体认到自己已阻挡了青年才俊的上进之路,适时退避,才能如爻辞所说“既忧之,无咎”,而赢得后辈的尊敬。
六四 至临。无咎。
“至”为抵达、到达。六四以柔爻居阴位,下与初九刚爻相应。初九位于一卦的最下方,因此象征地。六四往下与初九相应,犹如到达于地,所以称“至临”。处临之时,初九和九二两刚爻盛长,以致逼临六三柔爻,所以六三必须顺时退避,才能无咎。然而,六四不受阳刚逼临,且当位得正,又是近君大臣,能持守正道,任用贤人,居高位而亲临于下,所以无咎。
例解 唐朝名相狄仁杰(630—700)既尽心辅佐武则天处理国家大政,又不忘推举贤才。他所推举的人才,如姚崇、宋璟,多成为后来玄宗开元之治的重要辅臣。狄仁杰公忠体国,为国举才的表现,正所谓“至临”,不愧为一代贤相。
六五 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通“智”。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中位,是具备中顺之德的君王。六五下与九二相应,比喻六五君王信任刚中的九二贤臣,不须劳心伤神、不须事必躬亲,便使国家平治。换句话说,六五君王以知人善任的智慧亲临在下的贤者,所以称“知临”。天下至大、至广,绝不是单靠君王一人的才干便足以胜任日理万机的重任。仅凭一己的才智以治理天下,实为不智之举。唯有兼容并蓄,善用众人的智慧,不刚愎自用、不专断独行,才是大智。六五能知人善任,倚重九二的长才以治理天下,实为贤明而有智慧的君王,所以说“大君之宜”,理应得吉。
例解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在平定天下后分析自己获胜的原因时指出:“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我不及张良;安邦定国,提供后勤支援,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军队冲锋陷阵,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均称得上一时的豪杰,我能同时任用他们,所以得到天下。”刘邦虽然在各方面的才智不如张良、萧何与韩信,但是却能汇集此三人的智慧以为己用,实为大智,而得以一统天下,足以作为“知临,大君之宜,吉”的佐证。
上六 敦临。吉。无咎。
“敦”是厚的意思。上六位于上卦坤体的极端,也是临卦的终点,最为敦厚于临道。上六虽与初九、九二两刚爻无相应关系,然而处于阳刚浸长的时候,怀抱随从阳刚的志向。上六尊贤取善的心志深切而笃实,所以为“敦临”。若能“敦临”,则积德淳厚,如大地一般,能以宽容的心胸承载万物;且为道久远,臣民必受其感化,人人皆以尊贤崇善为怀;如此一来,自然得吉而无咎。
例解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是勉励人时时刻刻以他人为师法的对象,见贤思齐,也就是爻辞所说的“敦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