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天下之贤者而治的人才民主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选天下之贤者而治的人才民主思想

1.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墨子主张民主制度,他说:“明乎民之无正(政)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无领导)。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尚同》,第87页、93页)天子,不是上天之子,只不过是天下之贤能者,经民主选举而立之,这种选天下之贤能者而治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不仅天子由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官员也都由民众选举产生。他说:“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之以为正(政)长。正长已具,天子发政于百姓,言曰:闻善而(与)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皆必是之,上之所非,皆必非之。上有所过,谏之,下有善,则旁荐之(广泛推荐)。”“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之治也”(《尚同上》,第88页)。国君只有集中天下之同义,即集中全民意志,国方得治。

“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万民以法天子,天下何说而不治哉?”(《尚同中》,第97页)“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学习)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尚同中》,第95页)墨子认为除了选举好天子之外,还要重视基层政权建设。乡长要选举乡之贤能者,而且要广泛听取民意,按照乡里大多数人的意见利益行事,“察乡长之所以治乡者何故之以也?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集中统一全乡正确的意见),是以乡治”(《尚同中》,第95页)。

墨子进一步指出,设置各级机构和官吏,不是使其高官厚禄,养尊处优,而是要为乡人国人办实事,谋利益,他说:“立正(政)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淫逸)而错(设置)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定治乱也。故古者圣王之为若此,今王公大人之刑政则反此。”(《尚同中》,第101页)

尚同,上下必须同义,民主集中,就是统一指导思想,同一法制,同一奋斗目标,同一政策政令,同一善恶是非标准,实现最佳效益,墨子说:“苟上下不同义,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沮(阻)暴……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赏,则众之所非……于众得非,则是虽得上之赏,未足以劝乎?”(《尚同中》,第101页)

2.集中民意,上下同义

《尚同》集中阐述集中民意,上下同义,这些见解,可以说就是民主集中,上下一心,共同去实现奋斗目标。墨子说,在原始无政府状态下,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则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尚同上》,第86页),所以要有领导。以乡为例,“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察乡长之所以治乡者何故之以也?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是以乡治”(《尚同中》,第95页)。民主集中,必须从基层做起,主持民主的人,必须是贤能者,人人各言其义,最终统一为一义,也就是集中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

治国理政,必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发扬民主,集中民意,墨子说:“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壹同天下之义,就是从基层起,各级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国家才能得治,“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尚同上》,第88~89页)。

墨子认为,要实现尚同,全国必须上下一致,集中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对于正确的方针政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也就是“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首先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执行中确实发现问题,则“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谏之”(《尚同上》,第88页)。如实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总结新的经验,统一领导,上下结合,有错即改,达到“尚同”的境界。

3.尚同为政者,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

墨子重视法制,他说:“天下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制准则),无法仪而能成事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度,此不若。”(《法仪》,第21页)

尚同,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必须是同义统一的,同时必须要有同一的法制来推行,建立制度,推行法制,要像天一样大公无,“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不自以为有功德),其明火而不衰……天之欲则为之,天之所不欲则止……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第23~24页)。墨子提出天下国无强弱大小,人无长幼贵贱,皆应平等相处,兼爱互利,“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是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人相恶相贼也”(《法仪》,第24页)。要实现尚同,天下同义,兼相爱,交相利的目标,必须有所赏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尚同为政者也……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尚同中》,第105页)。要做到尚同,必须上下同义、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目标。墨子说:“今此何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则是上下相贼也。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尚同下》,第110页)所谓上下同义,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政策法令,所以,“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天志上》,第226页)。

4.助之视听者众,上下知情,以往知事,反对天命

墨子很强调兼听多视,善择左右,他说:“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选择),自以左右羽翼皆良,助之视者众。故与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先誉令闻,先人发之。”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尚同下》,第116页)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重视参鉴历史经验,“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从现象到本质),谋如此,可得而知也”(《非改中》,第162页)。

墨子反对天命,他极力批判儒家的天命思想。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虽强劲何益哉……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非命上》,第305页)有命者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定数),人之知(智)力,不能为焉。”墨子批判说:“群吏信之,则忽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导教),是贱天下之人者也。”(《非儒下》,第334页)“安危治乱,在政之发令也,则岂可谓有命哉?”“执有命者,天下之厚害也。”(《非令中》,第316页,第319页)

认识决策方面,墨子提出“三表”,或者说“三法”。“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对事物要追求其本源),有原之者(事物发展的缘由),有用之者(下察百姓耳目的现实情况)。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非命》,第305页)做任何决定或决策都要坚持“爱民谋忠,利民谨厚”(《节用中》,第196页)。

正确的决策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群众的需求,墨子将之概括为义。他说: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天志上》,第226页)执行正义的决策,必须有坚持正义的人才,墨子说:“义人在上,天下必治。”(《非命上》,第307页)尚同的关键就是上下同义,必须上下知情,协调一致。墨子说:“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必治,不得下之情必乱……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恶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尚同》,第107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