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中原永嘉之乱后,一些衣冠士族、文人学士或避乱入闽,或宦游入闽,进行文学活动,如虞愿、王秀之、王僧孺、阮弥之、范缜、江淹、顾野王等。尤其是江淹,到福建后,终日遨游山水,以他的“五色笔”描绘闽地的“碧水丹山,珍木灵草”(《江醴陵集》卷二),并借山水禅寺来寄托个人的哀愁。

福建最早的乡土文人是东晋时隐居在绥城(今将乐县)银山攻读书的廖棠(《尚友录》)。陈衍在《补订〈闽诗录〉序》中云:“文教之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从目前所见到的文献记载看亦是如此,闽中文人创作诗歌,确系始自唐朝。如初唐郑露,盛唐薛令之,中唐欧阳詹、林披、林藻。至唐末五代,闽中文教渐昌,善为诗文者明显增多,如黄滔、王棨、翁承赞、陈黯、徐寅、林宽、黄璞、孟贯、陈陶、颜仁郁者。主盟福建文坛的黄滔主张文学应该“指陈时病俗弊,叙述饬躬处己”,起“刺上化下”的作用。他的不少作品,如《书事》《和友人酬寄》《塞下》等,反映了军阀混战中人民生活的悲惨,和诗人深切的同情:“大国兵戈日,故乡饥馑年,相逢江海上,宁免一潜然”(《闽诗录》甲集卷二十五)。

自安史之乱至五代,中原干戈不息,不少文人,如韩偓、秦系、周朴、江为、詹敦仁、崔道融、李洵等避地入闽,对福建文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开福建隐逸派文学之端。如秦系的诗篇中,空山、云溪、卧云、青松、白鹤、采药、炼丹等情景俯拾皆是;江为的诗意境孤独幽寂,孤鸟、独树、微雨、残花等景象正反映了这种意境。

唐代,福建还出现了一些小说,如林罕的《林氏小说》、王毂的《报应录》、王肱的《济状一篇》等。这些小说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仙鬼物怪的智勇与柔情侠骨,以鞭挞时弊,歌颂正义。此外,释叔端的《文苑搜隐》是一部比较深刻的诗歌评论著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