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稿”的由来
王勃是唐朝初期的诗人,聪慧好学,能诗能文,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据说,他6岁时就能写诗,被称为神童。
王勃的父亲曾在交趾,也就是海南做官。有一年,年轻的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时,赶上了一次盛会。
那时南昌都督阎伯屿正在滕王阁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那滕王阁耸立在赣江之滨,风景优美,是当地的名胜,也是文人墨客经常聚会的地方。
时逢重阳佳节,阎都督大宴宾客有他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借这次酒宴,显露自己女婿的才华。为此,他的女婿早已做好了准备,只待临场的时候,一显身手。
宴会开始后不久,阎都督举杯致辞。他说:“今日盛会,诸君都是名流学士,大家的兴致极高,应有文章记述盛况。”在座的宾客齐声拥护。于是阎都督命人取出纸笔,请宾客们撰写。众宾客都了解阎都督的意图,所以一再推辞,无人动笔。
那天,王勃正好在南昌,听说滕王阁有宴会,而且都督还亲自出席,十分好奇,于是就赶了去。他根本不知道这阎都督设宴的目的,也不知道其他的内幕,见大家让来让去,无人执笔,也没有多想。当侍者来邀请他撰写时,他很痛快地接过了纸笔。
这一情况使宾客们都十分吃惊,阎都督也很不高兴。因为他原先的安排被这突然出现的情况打乱了。他心里生气地想:“这毛头小伙子究竟是什么人呀,怎么这样不自量力呢?”
阎都督因为不高兴,借故暂时离开了宴席,但是他派了人紧紧地盯着王勃,吩咐手下人,见到他写一句就来报告一句。
王勃铺开纸张,挥笔书写,开头两句写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传报的人一看,记了下来,立即报告。
阎都督听了,撇了撇嘴笑说:“老生常谈耳!”
接着有人又报告了下一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意思是南昌这个地方,像天上的星宿翼、轸分列一样,地理上接着衡山和庐山。
阎都督听后,沉思不语。接着又报来了三四句,他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了。心想这小伙子还真是有才华呀!
正在这时,又有人报来王勃写下的新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落霞、野鸭齐飞天际,秋水、长天同样碧蓝)。阎都督一听,大惊失色!他真是没有想到这年轻人竟如此有才。
这时,他突然站了起来,极为佩服地说:“了不起,真是天才!这文章会永垂不朽啊!”
阎都督是很爱才的,他当即来到阁中,夸赞了王勃,并吩咐重新摆上酒菜,把王勃待为上宾。众宾客也被王勃的文章所震动,他们没有想到这位年轻人竟是一位大手笔。
文章确实写得不错,这就是有名的《滕王阁序》,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传世之作。
王勃的名声从此越来越大,一些人对他不打草稿,当场命笔,写的文章又好又快,非常惊奇,就虚心地向他求教。
王勃告诉他们说:“写文章各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有的人先在纸上打草稿,有的人在肚子里打草稿。我的习惯是先磨好墨,然后盖着被子睡觉,最后起来一挥而就。其实,我躺下以后就在构思,文章的内容、结构都在躺着时想好了。没条件躺下时,也要在动笔前多想一想,上次宴会上,当人们在饮酒谈笑时,我就考虑好了。”
后来人们就把王勃说的这种构思方法叫作打腹稿。这样就产生了“腹稿”这个词。所谓“腹稿”,指动笔之前所做的构思、所做的准备。如:他的即席发言很好,是得益于他的腹稿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