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帝国文明的伟大遗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长城是帝国文明的伟大遗产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在一系列社会性因素制约下形成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宇宙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核心文化价值观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思想文化程度。长城不是中华大地上一道道自然的、物理的、僵死的、割裂的、逐渐消失的人工堆砌物,而是一条条连贯的、前后相续的、始终涌动的、奔腾的、鲜活的、与历史交融的、蕴含文化意义的伟大遗存。长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半数历程的见证者,帝国历史与长城建造相始终,长城与帝国文明彼此成就。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从王国制到帝国制的巨大转型期。此时,夏商周以来所形成的王国制社会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且这种不适是全方位的,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此认知并努力探索变革,“百家争鸣”本质上就是不同学术流派对社会治理体系全方位思考的概括和总结。各国在迷茫中纷纷进行变法,郡县制的萌芽已经出现,直至秦帝国及西汉,以阴阳五行相克相生为宇宙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地缘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社会治理体系,以规矩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为人处世方式的汉文明体系逐渐构建完成。

新的社会发展态势促成了新的防御方式,打开封闭式的围墙,利用长长的墙体来防御的军事工事相继在边境出现。战国中期,长城还主要修建在中原地区,是各农业国家之间相互防御的产物;战国后期,长城开始出现在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交汇的地带(秦赵燕),并且几乎都是农业民族为了防御游牧民族而修建的。

自战国开始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经过两百多年的实践,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大一统理念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完成。从此,古代社会开始从王国时期进入帝国时期。帝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就是长城,作为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的军事防御工程,从秦汉至明清,它一直横亘在农业和游牧两大世界之间。长城与帝国文明的兴衰相始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秦帝国建立之前,北部的匈奴族也是部落林立互不相属;秦帝国建立十年后,前所未见的统一的草原游牧帝国也横空出世,从此开始直到近代热兵器流行结束,围绕长城所进行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互动,始终是中华文明演变过程中的主旋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