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德”,在修身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致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德与才,德与财,谁是根本,有些人虽然口头说明白,但一生贪欲。修身就是修养思想道德,去私树公,在修、齐、治、平中,修身是根本,格物、致知、诚意、心正是修身的途径和前提,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实践、认识、联系实际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并推己及人,“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君子首先自己做到,然后才能要求他人做到,“其为父子兄弟足法,然后民法之也”,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治国在其家”(《大学》)。修身才能齐家,齐家而后治国,修身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各种问题不少,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修身难,做到齐家也不容易,因此,人人必须重视修身,“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以修德为本。从德才关系来讲,德是才的灵魂,才是德的体现,德厚才必高,“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中庸》)。
修身要求“君子动(举动)而为天下道(符合道义),行(行为)而为天下法(效法),言而为天下则(准则),远之则有望(名望),近之则不厌(亲近)”(《中庸》),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中庸》)。修身是树立道德或为政的必备条件,也是齐、治、平的根基。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社会建设从家庭建设开始,而家庭建设则从个人修养道德做起,千家万户皆仁皆让,社会风尚就会良好,“宜其家人(全家和谐愉快),然后可以教国人”(《大学》),只有将自己的家庭建设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其他人。
从政治要求来说,修身的目的就是爱民利民,“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背弃)”(《大学》),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有国者不可不慎”,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要注重经济政策,关心人民生活,“长(领导)国家而务财用(对人民取之过多)者,必自小人矣”(《大学》),只对人民收取,这是小人的主张。
“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大学》),修养仁德,要分清善恶是非界限,举善去恶,近贤远邪,不要与大多数人的意愿对着干,“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违背)人之性,灾必逮(及)身”(《大学》)。有德者为政,在人才问题上,“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及时任用),命(怠慢)也。见不贤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在上下级关系上“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使上”(《大学》)在经济政策方面“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迅速),用之者舒(慢省),则财恒足矣”(《大学》),这些道理简明但很深刻,历代不少统治者却都在这些问题上犯过错误。
修身之道,要畏民意、民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民要有敬畏心理,有些人胆大妄为,什么坏话都敢讲,什么坏事都敢干。《大学》指出:“大畏民志,是谓之本……此谓知之至也。”人民的意志是不可轻慢的,畏民为民是根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