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强力养力
中国古代尽民力思想的主要内涵。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劳动人口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问题历来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思想家提出了强力论和养力论,尽民力思想逐渐形成体系。强力,即强民之力,主要指增强劳动者的技艺能力,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墨翟斥责“民力尽于无用”是七患之一(《墨子·七患》)。养力,即爱惜民力。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便深深认识到要实现“强力”必须注意“养力”,重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使用不得超过一定限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管子·收民》篇说道:“量民力,则事无不成”。《版法》篇也说:“用力不可以苦”,“用苦则劳”。荀况也要求“罕兴力役,无夺农时”(《荀况·富国》),以减轻生产者负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