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道教建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道教建筑

道教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祈禳仪式的建筑物。历代对道教建筑物的称呼各有不同,如有“治”、“庐”等。唐宋以后开始统一把规模较大的建筑称宫或观,部分主祀民族神的建筑称庙。道教初创时,山居修道者多栖深山茅舍或洞穴,建筑简陋。南北朝时,道教建筑随着仪礼的规范化,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并趋于定型。唐宋两代为道教鼎盛时期,各地广设宫观。《唐六典·词部》称唐代道观全国达1687处,宋代尚存唐道观壁画8524间。建筑规模宏大,工艺设计也愈加完善。明中叶以后,道教开始衰微,朝廷对道教建筑的资助锐减,但民间集资兴修者仍然很多。中国道教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三院落式,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将壁画、雕塑、书画等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加之因地制宜、巧作安排,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艺术感染力。此外道教建筑常运用自然界中的星宿、山、水、动物、植物的形象对建筑加以藻饰,并赋予藻饰一定的寓意。其中心内容就是道教追求的吉祥如意,长生久祝及羽化登仙思想。中国道教建筑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建筑布局、建造技术,艺术风格以及贯穿其中的艺术哲学对现代建筑界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