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祚命—帝王的承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权及皇位继承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较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权交替迅速,皇权旁落,皇位继承制度紊乱,国家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中央集权制大大削弱。
皇权旁落
在这个时期,士族门阀制度大为盛行。世家大族把持国柄,他们有宗教、宾客、门生、故吏、部曲、佃客与奴隶,以及封锢的土地、山泽和庄园为其社会和经济基础。他们凭借九品中正制,可以平流进取,巩固政治上的地位。《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论》说:“自是世禄之盛,习为旧准,羽仪所隆,人怀羡慕,君臣之节,徒致虚名。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清人赵瓯北也曾指出:“盖自汉魏易姓以来,胜国之臣,即为新朝佐命,久已习为固然。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己,而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在这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的年代里,国君的更代,不过是一家物予另一家耳。而世族却可以凭借其势力,位至公卿,真可谓皇帝人人可做,好官我自为之。
在这个时期,即使是皇帝,也要讨好世门大族才能稳固政治统治。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王马共天下”的故事了。
我们知道,西晋被匈奴灭亡以后,晋朝的皇族司马睿南渡黄河,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而东晋的建立却离不开士族王导的帮助。
司马睿刚到南方的时候,当地的士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们认为司马睿是皇族中比较疏远的一支,向来缺少声望,势力单薄,根本不配他们的尊重。而得不到士族的拥护,在当时就意味着失去统治的基础,这一点对于司马睿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倒是王导帮了他的大忙。
王导原是中原地区有名的高级士族,政治经验又十分丰富。他清楚地知道:司马氏是依靠了士族的支持才取得天下的,而士族又必须投靠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于是他决定替司马睿拉拢士族。
在一个人们四出郊游消灾求福的传统节日里,司马睿依照王导的安排,坐着金碧辉煌的轿子出游。前面有威武整齐的仪仗队,吹吹打打,好不威风;后面有王导、王敦兄弟,以及从北方避乱南来的名士,骑着高头大马紧跟其后,更增添了几分光彩。这长长的皇帝出巡的行列,立刻惊动了许多人。南方士族首领顾荣、纪瞻听说司马睿出游,偷偷地在门缝里张望。他们看到司马睿的这副派头和排场,吃了一惊,不禁脱口叫道:“江东有主了!江东有主了!”他们赶紧带了一些人,争先恐后地来到路旁,拜见司马睿。
王导的这一招果然奏效,司马睿的威望突然提高了。接着,王导又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南方士族的首领,如果把他们招来做官,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报效。”司马睿觉得这话有道理,就派王导去登门拜访。顾荣、贺循正欲来靠拢皇帝,经王导一拉,就应命来了。他们两个人做了官,江南的士族就像风吹墙头草一样,全都倒向了司马睿。东晋政权有了这批南方士族的支持,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同时又积极拉拢北方南迁来的士族,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司马睿很感激王导的帮助,他尊称王导为“仲父”。后来,在举行皇帝正式登基典礼的时候,他三番五次地请王导和自己一起坐在御床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贺。王导当然聪明,他坚决推辞。不过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要请一个臣子同坐受贺,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说明,在士族权力的扩张之下,皇权是如何的旁落了。难怪当时人们纷纷传说:“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天下是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掌握的,不是司马氏一家的,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论势力,司马氏绝对比不上王氏。王导做宰相,控制了政治大权,他的哥哥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的军事,握有重兵,控制了军事大权。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被王家人占有。司马睿仅仅因为姓司马,是西晋皇帝的本家,才被推为皇帝,其实他并没有多少实权。
皇权继承紊乱
皇权既然如此衰落,皇位继承制度自然也就紊乱。中国历代皇帝世系,没有比晋代更乱的了。两晋一百五十五年共十六帝,父子相传者六帝,兄终弟及者五帝,叔死侄继者一,侄崩叔承者一,甚至帝废而叔祖立者亦有之。如下表所示: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人人可做,但嫡庶争位,相互残杀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晋元熙二年(420),东晋大将刘裕灭晋,夺得皇位,建立了宋朝(刘宋)。可他本人做皇帝不到三年就病死了,他的长子刘义符继位。刘义符年轻贪玩,不会管理国家大事,没到两年,被大臣徐羡之等人杀了。徐羡之勾结另一个大臣傅亮,拥立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做了皇帝,这就是宋文帝。
宋文帝在位三十年,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史称“元嘉治世”。但好景不长,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谋害了宋文帝。刘宋便又陷于互相争斗残杀之中。刘劭谋杀文帝后,宋文帝的三子刘骏,首先起兵讨伐刘劭。接着,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藏质也起兵响应,一起杀向首都建康,并在枯井中捉住刘劭。太子刘劭被杀,刘骏继承皇位,是为宋孝武帝。
孝武帝死后,刘宋皇室内部又不断演出骨肉相残的惨剧。孝武帝的儿子刘子业继承皇位以后,荒淫残暴,杀了许多人。结果,他自己也被人杀了。史书称他为前废帝,就是不承认他是正式的皇帝。接着,孝武帝的弟弟刘彧做了皇帝,他就是宋明帝。不久,前废帝的弟弟出来争夺皇位,事败被杀。刘彧死后,儿子刘昱继承皇位,皇室中又有许多人来争夺皇位。刘昱靠大将萧道成的帮助,杀了这些人。这样杀来杀去,皇室中的人所剩无几,而刘昱最终也被萧道成所杀,刘昱成为后废帝。
正像当时的一首讽刺诗所说的:“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我们统计一下,宋武帝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宋文帝十九子,除二子嗣位,其余皆不得善终。宋孝武帝二十八子,夭伤者十,为前废帝所杀者二,被明帝所杀者十六,在明帝时孝武子孙已被诛尽。
至于南齐,本来萧道成(齐高帝)想接受刘宋骨肉残杀的教训,并告诫子孙,但等他的儿子齐武帝萧赜死后,齐明帝萧鸾夺得皇位,便又大开杀戒。高、武子孙皆他一人所杀,无一人幸免,其惨毒自古所未有。而明帝子孙,也无一人免祸。
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皇位继承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缺陷已暴露无遗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