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儒学·清初儒学的哲学思想·黄宗羲的生平及著作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 (1695),终年85岁。浙江余姚人。
他的祖父黄鲲溟,乃易学大师,他的母亲姓姚,父亲名尊素、字真长,号白安,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做过两年山东道监察御史,为官廉洁无私,刚正不阿。黄宗羲兄弟5人,他居长。大弟宗炎对文字学和易经很有研究。二弟宗会精通佛学、天文、地理、金石和数学。其子黄百家,字主一,号来史,也是清初有名的学者。
黄宗羲在晚年自题画像,概括自己的经历说:“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黄垕炳《黄梨洲先生年谱》卷首)他从小聪明异常,好学深思,厌恶章句之学和八股文章,多读子、史。又随父在京,一直深受东林党人的思想影响。并目睹了东林党人与朝廷阉党的斗争。10岁那年父亲被捕,拜刘宗周为师,19岁父亲被杀。从此在刘宗周的指导下,刻苦学习,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以及十三经、百子之学,无不详细阅读。对天文、舆地、律历、象数、算学、佛道等,也都有深湛的造诣。
1645年清兵攻下杭州。刘宗周绝食殉国难,极大地激发了黄宗羲的抗清意志。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
顺治十年(1653)鲁王去监国号,黄宗羲开始著述活动,顺治十八年(1661)至顺治十九年(1662)写作《明夷待访录》。康熙六年(1667)黄宗羲恢复了其师刘宗周创办且已中断了二十多年之久的 “证人书院”,开始了他的讲学活动。康熙十四年(1675)编定二百一十七卷的巨著《明文案》,次年又写《明儒学案》,此后又完成《易学象数论》、《孟子师说》、四百八十三卷的《明文海》、六十二卷《明文援读》、《南雷文定》及 《南雷文约》。还有未完的《宋元学案》。
黄宗羲去世后,全部文稿编入 《黄梨洲文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