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乡音土乐传心曲·流行宁夏的“秦腔”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宁夏文化·乡音土乐传心曲·流行宁夏的“秦腔”

秦腔是宁夏人民喜爱的剧种之一。一些上了年纪的宁夏人对秦腔的兴趣尤为浓厚,有的老人说:“听上一出好秦腔,比喝杯美酒还过瘾。”每逢农村集市上有秦腔演出时,观众总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许多老年人不仅看秦腔,而且还特别喜欢唱秦腔,劳动中或休息时即兴唱几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不过,宁夏并不是秦腔的发源地,最早的秦腔出自与宁夏毗连的陕西省关中地区。秦腔剧种的旧名为“乱弹”,本是陕西各路梆子的总称。自周代以来,陕西省关中地区被称为“秦”地,所以人们也逐渐用秦腔来称呼“乱弹”了。秦腔从陕西流传到宁夏,时间大致在清代乾隆年间。最早在宁夏出现的秦腔戏班是中卫县的“成义班”,班主是多才多艺的姬福寿,故该戏班又称“姬家娃班”。1935年,宁夏秦腔发展史上有名的“觉民学社”正式成立了,它是宁夏历史上第一个班校合一的秦腔表演、教育团体,它标志着宁夏秦腔把舞台实践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开始。从1935年至1949年的十五年中,“觉民学社”前后招收了甲、乙、丙、丁、戊五期学员,约二百余人。解放以后,在“觉民学社”等戏班的基础上,由人民政府指导和成立了宁夏秦腔剧院等一批专业演出团体。后来,许多厂矿和农村单位和民众自己又成立了一些业余剧团。秦腔在宁夏六盘山地区最受群众欢迎,那儿的成年人都能唱几段。

宁夏秦腔的唱腔既有继承传统的唱法,又有自己的创新改造。宁夏秦腔的传统唱法可分为“欢音”和“苦音”两大类。“欢音”明快、粗犷、高亢、激越,所以又称“花音”或“甜音”。“苦音”凄凉、幽暗、深沉、哀婉,也称为“哭音”。秦腔的主要板式有摇板、滚板、慢板、尖板、七锤、双锤、浪头、二六等。秦腔的表演艺术质朴、洒脱,富于夸张,视觉效果很强烈,再加上优美动听的唱腔,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近年来宁夏秦腔的表演又有了新发展,这个古老的剧种借鉴了其他兄弟剧种的一些艺术手法,增添了耍手绢、耍纱帽翅等,还有甩袖、踢袍等。宁夏秦腔上演的剧目也较多,其中传统剧目有《花木兰》《水焰山》《破洪州》等,极大地活跃了宁夏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