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吴越的民间生活习俗·饮食习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吴越文化·吴越的民间生活习俗·饮食习俗

饮食和服饰、居住、交通,是生活习俗的基本方面。生活习俗因年代、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采。古代的吴越,原本有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风俗。但随着汉化的加深,南北文化的交流,全国渐趋一统,特别的东西渐少,尤其是服饰、居住、交通方面。惟在饮食习俗上,和北方差异较大。

以大米为主食,米麦制品为点心。吴越地区和其他南方地区一样,一日三餐,二干一稀。喜吃大米饭、粥。点心以米制品为主,受北方文化影响,也喜吃些麦制品点心,如面条、水饺、馄饨、糕点等。

以淮扬风味为主的菜肴烹饪。因地理环境及物质资源的不同,自周朝以来,即有南北口味之分。南北朝时,北魏政权为了安抚南朝来的人,特意在伊、洛二水滨,建了“吴人坊”、“鱼鳖市”。淮扬风味是全国四大风味菜(川、京、粤)之一。其特点是味兼南北,河鲜多,苏式点心与小吃精美。淮扬菜系以苏菜、扬州菜、杭州菜为主。苏州菜讲究配色和谐,口味趋甜;扬州菜肴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杭州菜讲究“二轻一清”,即轻油、轻酱、清口。此外,以宁波为主的沿海居民菜肴也很有特色。它除具有浙菜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色。宁波菜爱用雪菜做辅料,经雪菜做出的菜,味道特别鲜美,免放味精。鲜咸合一,是海边人菜肴的风格。

喜饮黄酒。黄酒是世界上三大历史悠久的酒之一(另二大是啤酒、葡萄酒)。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代表,历史上一度出现“越酒行天下”,“无他酒足以相抗”的局面。黄酒是从米酒演变而来。长江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及发达地区,也是米酒的起源地及发达区。据研究,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江南先民已变米酒的自然酿成为人工酿造。春秋末期时,米酒盛行。战国以后,越地米酒业不断发展。南北朝时,米酒由带糟浊酒变成“山阴甜酒”,味醇美。近现代,米酒工艺进一步改革,白米酒变成黄颜色的米酒,即黄酒。江南米酒以绍兴最好。因为绍兴的水质好。制作绍酒的水必须是鉴湖水。鉴湖来自茂林修竹的会稽山区,水质优良,清澈透明,并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离开鉴湖水,即便是如法酿制,味道也差得远。良好的水质加上长期积累的酿造工艺,使绍酒闻名遐迩,成为“天赋名醪”。

绍兴黄酒的特点是澄黄清澈,酒香浓郁,口味醇厚,越陈越醇,越陈越香,常放入坛瓮中泥封窖藏,故江南人习称“老酒”。绍酒的品种有善酿、加饭、花雕、香雪、状元红、女儿红等。北方人习饮高梁烧制的白酒,而江南人则习饮黄酒,这也是南北饮酒习俗的主要差异。和白酒不同的是,黄酒除具有饮用价值外,还有调料功能。黄酒能去腥味,也能起香味。

喜喝茶。喝茶是中国人的习俗,江南尤为重视。中国的绿茶,江南地区占了大头。江南是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发源地。陆羽《茶经》便是在这里诞生的。目前,杭州有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

饮绿茶是江南人的特点。江南不仅人人在家饮茶,而且还喜欢“群饮”,或在茶馆,或在家里。茶馆里的顾客多为男人。茶馆分档次。都市里高档一些的茶馆,常伴有评弹、曲艺,达官、文人、市民多出入此类茶馆。杭州还有茶室。杭州茶室,依凭自然,名茶配名水(龙井茶、虎跑泉),能得茶艺真趣,多了几份“仙气”、“佛气”、儒雅之气。苏州茶馆也很优雅。至于乡间集市的茶馆,则多为赶集的老年人常去之处。在旧社会,妇女不敢抛头露面,于是便在乡间群饮。在湖州、嘉兴一带,有“打茶会”习俗。所谓“打茶会”,就是同村的妇女们聚在某家一起喝茶聊天。妇女们天生爱闲聊,打茶会的气氛和谐欢快,称得上是“乡村女子俱乐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