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在天山文化的史册上·岑参与他的边塞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山文化·在天山文化的史册上·岑参与他的边塞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

这是盛唐时期最卓越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寥寥几笔,便将读者带到雪海茫茫,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天山脚下的古轮台(今米泉县内)。岑参(715—770),河南南阳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他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在他幼年时便已去世。他二十岁曾至长安,献书求仕。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兵曹将军。他曾两度出塞,在西域共生活过六年。第一次是天宝八年(749),他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之职来到西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回中原三年后,他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第二次出塞。岑参颇有雄心壮志,但“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久久郁郁不得志,便决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想在戎马生涯中开拓自己的前程,“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出塞后,虽然仕途多蹇,可在西域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中,他的诗境空前开扩,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

岑参由于是随军赴西域,所以他的边塞诗有许多写出了当时唐军西征的实况。像《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之句,描写唐军的营地,骆驼排成了队,穹帐连成了片,把“匈奴军”吓得还没作战,便成了俘虏,句句渲染出唐军西征的声威。再如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里还有这样的诗行:“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军情紧急,唐军夜行,不闻人声,只是偶然听到“戈相拨”,显出军纪严明,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而《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里描绘的白昼出师又是另一番景象:“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里不再是夜行军的悄无声息,而是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这些诗把军队出征与阴山(天山),与风雪交相辉映,形成了有声有色的交响曲。

岑参大量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还描写了天山南北特有的奇异景色。这些诗句有的写西域戈壁的辽阔:“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有的写天山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的写火焰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另一些边塞诗还以生动的笔触展现给人们一幅幅塞外风俗画,展示了西域生活的壮丽图景。他们在西域住的环境是:“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看的歌舞是:“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右生旋风”。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西域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动人情景:“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力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爱好新奇事物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