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宋代中国传统金石学的形成·石刻的著录与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石学·宋代中国传统金石学的形成·石刻的著录与研究

宋代的石刻著录与研究,在金石学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石刻常与金石同录于一书,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赵明诚的《金石录》、黄伯思的《东观余论》、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等即是。因此,往往很难说哪种著作就是纯粹的吉金著录,或就是纯粹的刻石著录。虽然宋代也有一些专门涉及石刻的著作出版,但我们在研究时,不能忽视很多重要的石刻资料已被收入吉金著录中。

宋代石刻著作的编纂,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体例不一,各有优劣。这些著作不仅为后人积累和保存了相当一批研究资料,还为后人著录石刻资料提供了借鉴。我们在这里,不妨依编纂体例的不同(这种分类法为阎文儒教授讲授《中国考古学史》所开创),对石刻著作加以介绍:

有按历史年代编纂的。如前举赵明诚的《金石录》即是首倡者。此后,郑樵《通志金石略》,也是按历史年代纂就。但该书只有录目,没有研究性的跋尾。

有按出土地纂辑的。南宋王象之《舆地碑目记》四卷,收录南宋“十七省一七九州府军”的碑目,注明每碑所出地点、年月、撰碑人及内容提要。陈思《宝刻丛编》二十卷,以《元丰九域志》的“京府州县为纲”,将所搜集的古碑,按所在地纂辑,并将前人研究成果附于其后,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有按不同身份的人纂辑石刻的。《宝刻类编》分帝王、太子诸王、国王、名臣、释氏、道士、妇人、姓名残缺者等八类,每类内再以书碑人为基准,对其身世进行考证,再将碑目记于人名之下。这种体例“虽然凌乱,但别具一格,且搜集颇丰,可以利用”。

有集录石刻文字的。洪适《隶释》二十七卷,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该书卷一至十九,列次碑刻一九二通。卷二十录记《水经注》中有关碑刻,卷二十一至二十三录记《集古录》中有关碑刻,卷二十四至二十六录记《金石录》中有关碑刻,卷二十七录记《天下碑录》中的碑刻。其中有洪适自己收藏碑刻拓本189种,并附有研究心得——跋尾。《隶续》二十一卷,顾名思义,为《隶释》续篇,成书于淳熙六年(1179),收入洪适后得碑89种,著录有汉碑、阙图形,画像石拓本翻刻,汉砖、汉镜的铭文等。二书既录碑文,还进行了考证。“二书体例较精密周详,便于研究利用”。“书刊出后却收到创造一种金石著录体例的效果。同时,为研究汉魏历史提供了一份经过整理的资料。因此,二书在宋人石刻著录中占有重要位置”(参见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