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黔中多胜迹—贵州的山川与人文景观·古生物与古人类遗址
1995年5月,一则关于“贵州龙”的消息轰动了世界考古界。从50年代开始,位于贵州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一带,便陆续发现了龙化石。这种龙体形较小,以贵州省博物馆藏的一件为例,体长仅43毫米,其中头长9.5毫米,颈长14毫米,躯干长14毫米,尾残存长5.5毫米。据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认为,这种龙生活于地质时代的三迭纪,距今已有两亿四千万年,它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而且出土地点相当集中,仅当地文化部门、公安部门收集、缴获的就有七百多件,同时还发现大量亚洲鳞齿鱼化石。证明现兴义地区在遥远的年代是一片海洋。兴义顶效是我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地方,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具有极重要的科学价值。过去人们只知道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重要,其实贵州龙比恐龙还要古老,贵州龙化石为研究象龙一类的爬行动物的演变提供了科学标本,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现。
贵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人类遗址的重要分布地区。1964年至1973年间,考古工作者在黔西县观音洞发现了四千余件刮削器、砍砸器、石锥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经研究确定,定名为观音洞文化,属旧石器时代初期,是我国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继观音洞文化之后,1971至1972年,考古人员又在桐梓县九坝乡岩灰洞发现一批石器、动物化石、人工取火的燧石及用火痕迹。经鉴定,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两枚人齿化石,其特点与北京猿人相同,考古工作者将生活在岩灰洞中的古人类称之为“桐梓人”。“桐梓人”已具有黄色人种的特征,是我国南方地区用火最早的人类。197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水城硝灰洞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它比北京猿人进步,称之“水城人”,硝灰洞中石器加工采用的是锐棱砸击法,是迄今为止全国所有旧石器遗址中独一无二的方法,它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区域性文化,是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的典型人类。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兴义顶效猫猫洞的发掘中,发现人类化石七件,其特征与“山顶洞人”相似,出土石器近五百件,骨器六件,角器八件。其中骨刀、角铲加工精细,均为国内首次发现。猫猫洞文化距今约为一万二千余年的旧石器晚期,当属“古人”向“新人”过渡阶段的人类。
贵州境内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威宁中河、赫章可乐、毕节青场、平坝飞虎山等等,其中赫章可乐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磨制的石弹丸、大量残存陶片和陶制纺轮,证明这里的原始人类已开始了纺织。
在一个地区,如此集中地发现众多古人类文化遗存,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它的特点在于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都有,将它们罗列,就等于展示一部远古人类进化史。
贵州大量的人类遗址表明,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早就有远古人类活动,他们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他们在这里生活、繁衍,胼手胝足,创造了原始文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