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正谊明道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正谊明道

理学教育家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种思想。自隋朝,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王通就提出了“明道”,他为自己所规定的使命就是“生以救时,死以明道”。他说“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唐代著名教育家韩愈更提出“学所以为道”。他所说的道是“先王之道”与“圣人之教”,也即“仁义之道”。正是为了这个“道统”,他主张非圣人之书不读,非六艺之文不吟,一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柳宗元更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写文章也要明道。宋代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明道”的基础之上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他把这一思想不仅作为教育的目的,也作为学者“笃行”处事的准则。他自己解释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他这种“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修身明道(道理、道德)的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很大,其正面影响,就是教人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恪守纲常道德,追求自我完善。这对提高知识分子的素养起了很好的作用;其反面影响,则是束缚了人的思维,限制了人的发展,把读书人紧紧捆在“道”上,对教育事业起着禁锢作用,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