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的古代都市诗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发达的古代都市

一般说来,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必然会有反映城市生活的诗歌。我国最早的反映都市生活的诗歌始见于《诗经》,其中有对西周镐京的描写。到汉代,诗人们才有意从事都市诗歌创作,出现了专门描写都市生活的汉乐府。如《长安道》、《洛阳道》、《长安有狭邪行》、《京洛篇》等。至唐宋,都市诗歌涉及到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如果拿我国古代都市的那种繁荣与这种诗歌相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都市诗歌的发展并未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相比,尤显得虚弱无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寻找:

其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历代统治者多数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而轻视商业,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雍正帝就曾经下谕说:“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也。”在这种“重农轻商”的思想影响下,古代文人士大夫也形成了顽固的轻商观念,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就很难进入文人士大夫的创作视野,要进入封建正统文学的诗歌里就更加不容易了。

其二,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很大。诗人们一旦无法达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目的,便退而求“穷则独善其身”,以修身养性、寄情山水来作为他们的最高理想。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及崇尚自然的主张与禅宗的“梵我合一”的思想,使得古代文人们更多地注重于自然,而忽视了都市诗歌的创作。

其三,我国传统诗歌重主观抒情而轻客观描写、叙述的审美机制,制约着诗歌意象的选择。在古代诗人们眼里,自然物象更适宜作为诗歌意象的裁体,而认为以客观社会物象为主要呈现方式的都市生活,则不适宜用诗歌体裁来表现,而更适宜于用赋、散文、戏曲、小说体裁来反映。于是,都市生活题材便逐渐让位于赋、散文、戏曲和小说,诗歌中的都市生活描写便愈见其少了。

由 于上面几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古代都市诗歌没能与城市的繁荣发展保持同步,没能在诗歌领域起到不同凡响的影响,确实是文学上的一种遗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