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数学之星
1832年5月30清晨,在法国同提勒的一个湖边,有位农民发现一个受了枪伤的青年躺在地上。这位好心的农民立刻找来村民,把这个青年抬进了医院。可惜,由于这位青年伤势过重,流血过多,第二天就死去了。
过后,人们才知道,这位青年不满20岁,是与人决斗而死的。不久,人们又知道这位青年精通数学,虽然他只是留下了薄薄60页的书稿,但它们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又过了数年,数学界、物理学界和化学界的学者们猛然发现这位早亡的不满20岁的青年创立了一个数学学科的新分支,那就是群论。
这一理论可以使人们深入地探讨各种不同的学科,诸如算术、结晶学、粒子物理以及鲁比克魔方的翻法……能应用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法国人把他誉为“法兰西科学之光”。这位青年就是埃瓦里特·伽罗华。
伽罗华于1811年10月26日出生于巴黎近郊的布拉伦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热衷民主共和的政治家,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官的女儿。12岁时,他考入一所著名的皇家中学。在中学他喜欢上了令同学们生厌的数学,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还阅读了大量的数学书籍。其中,他居然只用了一周时间,就读完了勒让德的经典著作《几何原理》。
有一天,主持课外数学讲座的理查老师,为了杀一杀个别学生的傲气,故意给学生留了一道数学难题让他们课后去做。伽罗华整整做了一个通宵,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把这道题做完了。老师看完他的答案,最后竟大呼:“奇才、奇才!”
原来,老师是从数学大师高斯的著作中找出了一道难题,就是数学教授也不一定能做出来。谁知伽罗华居然提出了几种不同解法。他被这少年的超人智慧折服了。
当理查老师问伽罗华做此题的感受时,伽罗华平静地说:“高斯提出的问题我已经考虑好久了。”当伽罗华讲述他解题的经过和思路时,话到精彩处,理查便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他对其他教师说:“伽罗华比较适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中做研究工作。”之后,他帮助伽罗华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循环连分数定理》,并推荐在《纯粹与应用数学年鉴》上发表。
16岁时,伽罗华考入巴黎师范大学。才入学半年,他就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有关群论的第一篇论文。不久,他又以超人的才能完成了几篇数学研究文章,以应征巴黎科学院的数学特别奖。谁知命运对他极不公正,使他连遭厄运。
1831年1月17日,科学院第三次审查伽罗华的论文。主持人是大数学家泊松。泊松出于傲慢与偏见,认为伽罗华只是一个高校的普通大学生,难有什么创见,因此没有认真地听伽罗华的论文,便草率地下了一个结论:“完全不能理喻。”
尽管命运如此不公,但伽罗华仍继续他的数学研究。他涉足了方程论、群论和可积函数等众多领域,创立了“伽罗华理论”,为群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在数学中创立了许多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在各种各样的数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伽罗华还是一个倾向民主共和的积极分子。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他参加了反对复辟王朝的群众游行示威,并因此被逮捕,在狱中被关押8个月。
就在他出狱不久,为了一桩至今仍是谜团的恋爱纠纷,被迫接受决斗,最后惨死枪下。
也许他知道此次决斗凶多吉少,于是他留下了遗言给他的同伴。他在信中写道:“我请求大家不要责备我不是为自己的祖国而献出生命……苍天作证,我曾经想方设法试图拒绝决斗,只是出于迫不得已才接受了挑战。”
他还在自己留下的60页数学手稿中留下了字条:“这个论据需要补充,现在没有时间。”
伽罗华英年早逝,这无疑是数学界的一大损失。一些学者们认为,他的死“至少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几十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