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救济贫困·结果适得其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初衷救济贫困·结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所专门培养百万富翁、领导人和贵族的学校,那它无疑就是英国的伊顿学院。伊顿学院是如何变成一所贵族学校的呢?其最初的历史是与今天的情况完全相反的。1440年,亨利六世国王为经济贫困的学生建立了这所学校。但这种值得颂扬的规划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居住在温莎的贵族看到附近有了一所新学校,纷纷将其尊贵的子孙送到那里学习。从此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这被作为伊顿学院的精神固定下来:在社会阶层划分一成不变的时代,伊顿学院就是一所贵族的学校。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18世纪末,学院经历了一场危机,伊顿的名字甚至一度成了无能的同义词。只是乔治三世国王出于对学院的关注,才使之重新崛起。在英国的游客很容易发现,有些事物在英国是一成不变的,警察、酒店的营业时间、卫队换岗仪式就成其中的几例,而伊顿学院则是另一例。该学院的负责人深信,伊顿学院会永远存在。伊顿学院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不要有太高奢望”的哲理加强每人的个性。实际上,一个班的学生可以由未来的画家、帆船设计师、摄影师、记者和公爵组成。父母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毕业意味着有相当把握升入大学,并在寻找工作时有了极大的本钱。在许多家庭里,几代人都是伊顿学院的学生。但入学考试是相当严格的。除享受奖学金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6—外,只要其家长能够支付每年达1.1万英镑的学费,伊顿学院吸收所有学生入学。报名者需排长队等候,报上名后有的还需等很长时间方能入学。伊顿学院教学质量很高,声誉极佳,学生将来就业出路也十分诱人,但却学费昂贵,入学考试严格,贫困人民的子女难以入校。伊顿学院的建立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救济贫穷、调和阶级矛盾的积极要求,它的发展却表明在这些国家本质上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决定了贫困人民的子女难以受到真正高质量的教育,这是令人遗憾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