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迪康”痛失“帝国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威迪康”痛失“帝国梦”

微型计算机给产业界以及国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微型计算机革命”一词出现已久了。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的“第三次浪潮”,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已成为可能的现实。

在日本通产省的周旋下,开始进行开发的超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本来是针对IBM的重点用于大型电子计算机,但却给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影响。

据联邦德国IDC德意志丘兰特公司推测(1983年5月)微型机的世界市场1981年约为36亿美元,1983年要增长1.6倍,达95亿美元,1985年将激增到224亿美元。

据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推测:世界的电子市场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年增长率达10%,今后10%以上的年增长率将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开发的超LSI如能给电子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的话,年增长率将达到13.5%,80年代末的市场规模将扩大到4000亿美元。

然而,这项技术应用到电子计算器的生产中,制造集成电路需要大型装置,因此设备的投资十分巨大。仅用一只硅片,制造一只集成电路片,至少需要数十亿日元的设备投资。如果芯片找不到大量的销售市场,就无法进行经济预算。同时,当电子计算器还是由一个个零件组装而成时,拆装一只电阻是轻而易举的,采用集成电路后拆装一只电阻也还是可能的。但LSI内部却无法改动了,如果需要改变电路设计,则要从遮光膜改起,掩模,生产设备也必经全部变更。这需要花时间与经费,因此,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电子计算机的LSI化,厂家需有巨大的风险。

那么,能否将计算器微型化呢?即节省时间又节约资金?

1969年,生产出口计算器的威迪康公司(后倒闭)的青年技术人员正利(现在日本莫特尔公司)首先具体提出了这一设想,但是这一设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威迪康公司及日本半导体厂家的响应。于是,这一设想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硅谷的莫特尔公司。

该公司有一名叫诺伊斯的工程师,他不仅是一名技术人员,同时又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有过人的洞察力,这项构想引起了诺伊斯的注意,他起用了刚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M·E·霍夫·杜尼达进行这项研究开发。

霍夫·杜尼达出色地解决了微型化的难题,他把用在普通计算机上的“存储程序方式”引到一块LSI芯片上,即:“单片LSI“十”存储程序方程”→“微型计算机(微型处理器)”就这样,微型计算机的原型mcs-4(4004)诞生了。

与此同时,原来用来制造电子计算器的LSI,通过微型计算机的媒介,摇身一变,成为大有潜力的“产业粮食”,并且愈来愈高度集成化。

随着电子计算器微型化的问世,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产品不断登场,从目前估计看,如果当初只制造出的计算器的威迪康公司将正利的设想付诸实践,进行开发研究,取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专利和运用专利,威迪康公司现在可能已成为称雄世界的“微型计算机帝国了”。

“威迪康”痛失“帝国梦”说明了什么?企业高层次决策人员的洞察力,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命运,重视和挖掘企业群体智慧是企业保持生机的重要方面;重视“小人物”的建议、设想往往是企业振兴的良机。如果当时提出LSI微型化的是一名著名工程师,可能会引起威迪康或同行企业界的重视,可惜这建议出自一名青年技术人员,结果,威迪康破产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